• logo

成大用支撐架護樹 以工作坊落實生態永續

「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全員合影。(/「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提供)


記者 蔣明偉 整理報導

 

    成功大學校園高大蒼鬱樹木多,有些老樹還是創校前就生長在此,因此校方格外重視植物資源保育,並且不定期檢視老樹。近日,成大最知名的榕園一號榕樹,校方也已慎審評估後裝設支撐架,加強維護與照料。


    20158月蘇迪勒颱風襲台,成大榕園編號二號老榕嚴重受損,經專家診治與細心照料已恢復生機,也已為二號老榕設支撐架。今年暑假期間,校方也陸續為光復校區中正堂附近的二棵金龜子樹、以及成大附設幼稚園內高大龍眼樹等三棵老樹新裝設支撐架。

 

學員前往榕園實際場勘。(/「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提供)


    日前,成大藝術中心舉辦「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邀得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以榕園內去年因風災受損,已逐漸恢復生機的二號大榕樹為主角,策畫一系列相關藝術課程、環境生態與藝術實作等活動。


    「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為全校參與護樹、形塑公共藝術品的第一步,有560名規劃與設計學院等領域的學生爭取20個課程名額。課程內容以榕園內兩棵最齡長的榕樹為主題,從生態、文學、環境與文化面向,探討植物在空間扮演的角色,分組討論讓學員統整對老榕與裝置藝術的想法。

「豪華朗機工」藝術家之一陳志建表示,團隊對校園公共藝術品的創作已有初步概念,但歡迎成大人參與作品的形塑過程,日後完成的作品會更有情感與意義。(/「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提供)


   此外,該工作坊特別邀請測量系「數碼城市實驗室」的饒見有老師與其團隊,首先到榕園進行測量和空拍,製作3D模型,以提供準確的空間資料和數據。數碼城市是指透過攝影測量、3D GIS、移動式測繪平台、影像處理等技術,整合各式空間資訊在網際網路虛擬空間,建立仿真的三維城市模型,進而應用在民生、教育、防救災、都市計畫、不動產、觀光、數位典藏等方面。

「數碼城市實驗室」團隊,榕園進行測量和空拍。(/「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提供)


   豪華朗機工」藝術家陳志建表示,團隊對校園公共藝術品的創作已有初步概念,但歡迎成大人參與作品的形塑過程,日後完成的作品會更有情感與意義。成大藝術中心表示,舉辦「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目的,是希望激發學生對藝術創作的想像力,並有藝術品實作的經驗,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於課堂上業界教師給予的刺激。

學員與藝術家陳志建合照。(/「照顧計畫-共生」建築工作坊提供)


   成大總處指出,校內中正堂附近有二棵金龜子樹,其中一棵在去年雨季時曾傾倒,雖已扶正且現今狀況良好,但為了老樹安危才開始設支撐架。該老樹共設了4個支撐架,長約8公尺,一半以上深入土壤且交錯於樹根間,等於是將樹牢牢穩固住。另一棵金龜子樹姿態本已傾斜,因枝葉頗為繁茂,擔心會持續向下傾斜,在預防的前提下決定設支撐架。


    至於成大附設幼稚園內的高大龍眼樹,約23層樓高,樹幹接近幼稚園建築物,部份家長關心樹木的安全性;成大特地邀請專家檢視,評估後判定沒有太大的疑慮,但為安家長們的心,是費心為龍眼樹穿上保護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