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獨 / iStudy X 2016金曲系列報導 一:川井憲次、陳建騏 暢談配樂創作與市場 ...

記者 毛利 報導

灣於2014年進入4G元年,行動傳輸速度加快與智慧型手機功能精進,成功打開行動影音普及的大門。為協助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緊抓行動加值的科技新脈動,掌握住產業多元發展的機會,622日至24日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於《2016金曲國際音樂節》規劃安排大主題之國際論壇,論壇內容包括「數據對提昇音樂產業發展的影響」、「當今數位音樂環境下的行銷策略及趨勢」、「獨立音樂的更多機會」、數位音樂直播的商機」、「快速成長的配樂需求」等關鍵課題,並邀集國內外產業界、音樂界工作者齊聚探討。

624()上午第一場的國際論壇主題為「快速成長的配樂需求」,由台灣知名詞曲創作人黃韻玲擔任引言人,與日本配樂大師川井憲次、台灣音樂製作人陳建騏一同分享配樂創作的甘苦談,以及配樂生態與環境的瓶頸。iStudy也統整了整場論壇重要內容與問答。

川井憲次:當葉問打鬥場面消音後

「快速成長的配樂需求」論壇中,主講人之一川井憲次首先引領聽眾,進入他創作配樂時的工作情況。川井先生先播放一段消音後的電影《葉問》中打鬥場景,而後再將配樂還原,讓觀眾清楚知道電影配樂不僅能劃分劇情的轉折,更能將演員的感情和情緒的延伸。

川井先生再以電影《葉問》為例,逐一講解如何讓電影片段之間的轉折,透過配樂無縫接軌,使得畫面看起來更為流暢。他指出:「當葉問牽著她老婆走進電梯裡時,你看得到夫妻間深厚而內斂的情意,因此我用了鋼琴旋律傳達平靜沉穩的情緒。當他們進入電梯,同時又有敵人跟進時,我開始加入較多的弦樂演奏,來塑造懸疑氛圍。當葉問與敵人打鬥起來時,我以管絃樂演奏,並加強鼓的節奏,來表現打鬥場面的急迫性。」

/「快速成長的配樂需求」論壇中,主講人之一川井憲次(左一)暢談配樂創作經歷。圖中為陳建騏,圖右為黃韻玲。(毛利/攝影)


1986年入行的川井憲次,至今為止已為多部動畫、電視劇、電影、廣告進行配樂。著名的配樂作品包括《攻殼機動隊》、《七夜怪談》、《七劍》、《死亡筆記本》、《墨攻》與《葉問》。黃韻玲與陳建騏皆表示,川井老師最受同行音樂人驚豔的作品,莫過於《攻殼機動隊》電影版的配樂。這部電影雖然是科幻動畫片,但川井卻捨棄科幻片配樂模式,將日本傳統歌謠、鼓樂、古琴,與電子音樂結合,營造有別於其它動畫裡的未來感,打破觀眾停留在西方科幻片的既定印象。川井表示,配樂過程中最大的煩惱,莫過於「靈感匱乏」。有時候他能夠很快進入劇情,順利地創作出與影像相應的音樂;可有時候他怎麼竭盡腦汁去思考,都無法編譜出最適合的音樂表達方式。他也認為,除了製作經費問題,「靈感匱乏」是所有音樂人最困擾的瓶頸。

陳建騏:配樂市場中,台灣需要更完善的經紀人制度

身兼劇場音樂創作、廣告配樂與音樂製作人身分的陳建騏老師,在本場論壇上簡述了他個人配樂工作的經歷與體驗,並指出目前台灣配樂工作所面臨的困境。

陳建騏的投入的配樂領域涵蓋劇場、廣告以及電影。他更長年深耕劇場配樂,作品包括《地下鐵》、《非常林奕華 - 梁祝的繼承者們》、《紅樓夢》,以及多齣《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的劇碼。他分享,拿到劇本後他會先瀏覽一下,待跟導演與演員進行幾次排練、溝通,掌握到導演需要演員傳達的情緒後,才會開始進行配樂創作。由於,劇場表演是一群人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因此溝通過程相較於廣告配樂合作,有著更多的自由度。

/ 音樂製作人陳建騏提及台灣配樂工作者在市場上的處境。(毛利/攝影)


至於廣告配樂經驗,他提到:「音樂人會用『A大調轉C小調』來說明情緒轉為憂傷,但大多業主通常未受正統音樂教育,所以多半用Blue等形容詞來表達。」廣告業主與配樂者對同一種感受的詮釋與理解較容易有出入,才會面臨較長的磨合期。他曾經做一支廣告配樂,卻被業主要求修改十多次,導致後來放棄合作。廣告合作建立於互信,業主需要相信音樂創作者的專業,創作人也要適時滿足業主商品宣傳上的需求,才能讓合作更為順利完滿。

提及當今配樂市場的瓶頸,陳建騏則指出,業主時常會減少配樂製作的成本來控制預算,再以公播費的收入當成配樂製作的補償。製作成本高低會直接影響收視率,但收視率高低直接影響公播費用,若配樂創作長期面臨被剝削的情況,整體的配樂生態品質自然就會低落,並且影響觀眾收視感受。此外,拿商業性質的廣告配樂來說,往往缺少一個健全、完整、普遍公平性的合作模式,合作價碼的準則也往往因人事而異。他認為,台灣配樂市場現階段最需要的「專業配樂工作者經濟」,為配樂工作者解決與處理複雜的行政事務,讓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投注配樂創作,達成雙方公平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