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政大合勤講堂】挑戰淨零碳排!彭裕民祭3招 盼世代和諧交棒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彭裕民(站立者)與聽眾熱烈討論淨零碳排問題。圖/簡立欣攝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彭裕民(站立者)與聽眾熱烈討論淨零碳排問題。圖/簡立欣攝

政大合勤講堂「AI經濟與永續發展領導力」系列講座,今天(20日)邀請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彭裕民討論「淨零碳排的挑戰」。彭裕民祭出「一開始就要設計對」、「跨國公司帶頭示範」、「將廢棄物變成資源」等方式,讓世代之間可以和諧交棒。

一開始,講座主持人、政大國科會執行長顏敏仁以經典著作《成長的極限》為引言,該書50年前就預示了地球生態限制將對全球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人類大量使用非再生資源,都將在20至50年內突然地消耗殆盡,屆時如果沒有可靠的替代手段,則人類歷史與生活水平將無可避免倒退幾百年。

彭裕民表示,250年前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地球花了千萬年儲存下來的化石燃料,人類在100年內把它們消耗殆盡,卻把二氧化碳留在環境裡「債留子孫」。「我們和我們的下一個世代,兩個世代要如何和諧交棒?這是人類的共同課題和挑戰。」

彭裕民表示,淨零碳排設下2050年的期限,這並不是說要在2050年得到解決方案,而是讓人們有一個心理過程,從現在起的幾十年必須發展出適合的服務和科技,以讓地球的經濟問題和生態問題雙贏;誰解決得了就是贏家,不但獲得商機,也贏了地球。

2021年歐盟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計畫,當貨物製造及販售過程排碳低於歐盟規定,就可以獲得獎勵;排碳高於規定,就要繳碳稅、碳費。換言之,在生產地拚命降低成本也沒用,因為賣到國外利潤可能會被碳稅、碳費全部補回來。

彭裕民說,CBAM逼迫人們用整個系統去思考事情,並找出解決機制,包括生產過程中直接排的碳、生產過程用的能源,以及如何精省原材料就可以做出同樣效能的產品,一直到產品報廢後能否循環再利用等。當這樣思考後,想法會改變,例如一個塑膠茶杯製造過程和材料用了較多碳排,但因為可以重複使用,可能會比用紙杯還要減碳。

第一招:一開始就要設計對

彭裕民提出幾個概念,首先是「一開始就要設計對!」也就是從製造端就開始節能減碳。例如現在很多鞋子都用很多材料,光是鞋底就很多層,而且黏得很緊,很難拆解。若能設計出可回收鞋材,也就是挑戰「用一種材料做出一雙鞋」,以後可以全部回收。

又如建築設計,若一開始設計錯誤,通風不良,以後20、30年就要開冷氣去彌補;如果能「一開始就要設計對」,像亞熱帶國家如果能做到隔熱又兼顧低碳建築,那就是商機無限。

建築材料方面,例如水泥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碳排,但後來有人發現用鹼激發方式可以製造出足夠強度的水泥,解決目前為了方便的高碳排製造方式,且居然在4000年前的埃及金字塔、2000年前的羅馬萬神殿及羅馬競技場,也可看到類似作法。

第二招:跨國大公司帶頭改變

另外也已有許多跨國大公司做出示範,例如跨國食品巨擘Mars瑪氏集團就訂定全新規範,要求它們使用的可可、棕櫚油等來源都必須達到可追蹤和永續供給的目標,這是單一公司帶動周邊供應鏈的良好例子。

又如蘋果公司利用機器人去拆解它們的手機,並重複使用裡面的金屬,現在蘋果手機所有金屬都重複使用。台灣一方面佩服,一方面也擔心,哪天變得要去跟蘋果買低碳材料?這是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製造者要逐漸能夠掌握低碳材料,要把自己的生產延續到低碳材料、低碳製造和低碳回收。

還有些公司是提升自己的位階。彭裕民舉飛利浦為例,過去做小家電,後來去做照明設計,例如整個城市晚上的照明設計,或是在醫院做電腦斷層前,讓受檢者可以安心的燈光設計等,把自己拉到設計者的位階,而不只是製造者。

第三招:善用廢棄物 點石成金

最後是如何利用廢棄物。彭裕民說早有人說過「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只要好好利用,都能點石為金。像工研院就曾被要求處理幾千噸的檸檬皮渣,一開始先提煉出高階精油、果膠,但還是剩下一堆檸檬皮,又做成檸檬炭,最後做成「青貯飼料」,也就是經過密封、發酵後做成耐儲存、營養成分也高的乾飼料。牛吃了檸檬皮渣做成的「青貯飼料」後,產出來的牛奶有一股檸檬清香,最厲害的是還可以減少牛20%的排氣,而牛羊的排氣占了溫室氣體的十分之一強。彭裕民說,這真的就是「有管理就有進步」。

另一個例子是太陽光電,這是目前顯學,但太陽能板使用期限約20年,20年後的廢棄太陽能板會變成全球問題,不但可惜,也是災難。太陽能板的材料有玻璃、矽、銀、焊帶,以前大概都只能絞碎,工研院花了很大力氣去研究回收方法,回收後的廢玻璃還做成猶如大理石般優美的石英板。

另一方面,工研院也將設計理念加入太陽能板,讓醜醜的太陽能板發展出美學。包括把太陽能板融入建築設計,停車場上面使用太陽能板,充電兼遮陽;或是讓太陽能板有各種顏色,還可以做成像馬賽克般的圖樣,彭裕民笑說,曾有中東王子表示「不管花多少錢」,希望用太陽能板拚出他父親的模樣。

彭裕民說,單一創新不足以改變大局,未來要整合服務創新,再進入到以仁、以地球為本的創新,減碳循環再利用,對地球友善的系統性思考,我們才能去想望5年後、10年後、20年後的生活。他勉勵現場來聽演講的學生:「未來是你們的世代,請你們也多想想這些事。」

合勤講堂召集人黃丙喜總結表示,學經濟的人老是談cost(成本)、講profit(利益);未來要開始談benefit(益處),要談value(價值),經濟和人們的互利、共享並非只能二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