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面試,教授想了解考生的哪些特質?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表示,面試可以了解太多了,包括學生的品格、價值觀、未來規劃、團隊精神等,尤其是「真誠的個性」。
●面試做自己:不須「投其所好」
王家徹說,他一直告訴考生,不要把面試當做考試:「因為如果當做考試,你就會想投其所好,看對方想聽甚麼,你就講甚麼,變成一種『role play(角色扮演)』,但面試不應該是這樣的!」面試官並不期待標準答案,考生只要展現自己的個性,正常發揮就好,「平常心」是面試時的很重要心態。
王家徹說,面試官透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了解學生的品格、價值觀、未來規劃、團隊精神等。以香港中文大學為例,希望找到以下的學生:對社會、對世界抱持理想,有服務他人、改變世界的願景。「當然如果一個人上大學只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這也無可厚非,我們尊重每個人看法;但如果不只是利己主義者,而能『利他』,我們會非常欣賞!」
王家徹說,或許有人會覺得,16、17歲學生能有甚麼能力改變世界?其實不然。舉例來說,過去1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年,全球暖化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對此有人會悲觀地說:「我一個人力量微小,能做甚麼呢?」但也有人會抱持樂觀態度,認為可以一點點、一步步向目標邁進,逆轉情勢,至少不要變得更壞,「我們認為這樣的天真和單純是非常可貴的,這是我們要找的人。」
●堅持錄取機制應公開、公平
王家徹說,香港中文大學雖然是全球前百大名校,也被香港人暱稱為「三大(香港3所最佳校院)」之一,但該校很多本地生來自香港的中低階層,這也和校方的政策有關。
王家徹表示,像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史丹佛大學等美國名校,都有保留名額給「非學術途徑」入學的考生,比方說考生的父親是某某跨國公司CEO、石油大亨、美國參議員等,非富即貴。但香港中文大學是政府給資助的公立大學,而香港所得差距愈來愈大,社會流動性愈來愈差,這不是好事情;經濟好的家庭孩子教育資源也多,因此校方認為有社會責任,堅持公開公平的錄取機制。
王家徹說,他很喜歡台灣,也很喜歡台灣考生;過去幾年該校的台灣學生學習態度很好,且性格單純、友善,這都是學校看重的優點,2015年甚至曾一舉招了70、80名台灣學子。
2019年「反送中」事件、2020年之後的3年疫情,使得香港中文大學睽違5年,今年才得以再度來台招生。「我們可以理解許多台灣家長會擔心香港情勢,我們也從不迴避問題,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現在已經很穩定!」王家徹表示,相信會一點一滴地回復台灣家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