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4日,偉大的布魯克納指揮家約夫姆(Eugen Jochum)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指揮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時,這位偉大的布魯克納專家已高齡84歲,他在隔年3月26日告別人世。偉大的布魯克納指揮家?沒錯,是該這樣稱呼他。
自1950年接替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擔任德國布魯克納協會主席後,約夫姆一直保留這個職位,接著於1967年首度與柏林愛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一起完成全本布魯克納交響曲的錄音計劃(DG唱片公司發行),他為布魯克納音樂的推廣所付出的努力無法計量。
約夫姆獨特的布魯克納見解,來自他信仰中的DNA,這讓他非常接近布魯克納所試圖傳達的東西。在他62年的指揮生涯裡,約夫姆共演超過650場布魯克納交響曲,這還不包括他的正式錄音,如此的成就相當驚人。而在布魯克納交響曲中,約夫姆最喜歡第五號,他一生中指揮這首交響曲達93次,留下5個錄音版本。從1938年在漢堡錄製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唱片開始,到1986年12月4日在荷蘭與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Concertgebouw Orchestra,以下簡稱Concertgebouw)的晚年演出,在跨越了48年的歲月裡,約夫姆另外還有4場錄音進入唱片市場。
包括1958年2月8日至15日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作的錄音室錄音(DG); 1964年5月30日至31日,與Concertgebouw在奧托博伊倫修道院(Ottobeuren Abbey)的錄音(Philips); 1969年10月22日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與法國國家管弦樂團(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的實況(Spectrum); 1980年2月25日至3月3日,在德勒斯登聖盧克教堂指揮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Dresden Staatskapelle)的錄音室錄音(EMI)。比較這些版本的精妙之處,對唱片收藏者具有無窮的魅力,但他們之間最顯著的特點是,可辨識出同一位指揮家的構思。
1938年的漢堡首錄音,在美國一直到1950年才由Capitol Records取得授權發行LP唱片。這張唱片除了詼諧曲外,其他三個樂章的速度都慢於約夫姆後來的商業唱片(除了1986年的最後演出外),音樂和音質都略顯呆板、沉悶。
而1986年這場指揮Concertgebouw的實況正是約夫姆第93次演出第五號交響曲,同時也是他最後一次。在這場音樂會中,約夫姆不僅超越他之前的所有錄音,還在布魯克納的演奏史、甚至錄音史上,立下永不褪色的紀念碑。約夫姆從不信奉所謂「速度越慢就越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指揮棒下,那些強烈的動態對比,都來自於一種自然而然的需求,沒有絲毫的做作。
約夫姆與布魯克納一樣都是管風琴師出身,都把樂團當作一架龐大的管風琴,即便是最最晚年的錄音,他的速度始終一致,當然也不會有任何做作。最後一場第五號,約夫姆的節奏設定雖然稍微緩慢,但整體上非常沉著、流暢,不僅在結構方面相當穩固,且規模比過去的錄音更恢弘、更壯麗。
無論是早期或晚年的錄音,在終樂章接近結尾的高潮(Tahra 1986年版22:24處),約夫姆都透過節奏突然的變緩,像設置一個能量匯集的節點,控制著聽者的感受力,直奔聖詠般的終局。其實,數十年來,約夫姆對第五號交響曲的整體看法沒太大變化,但如果比較他各時期的錄音,會注意到詮釋中的一些細節微調,1986年版在音樂感動力的加成效應上,比起以往更令人滿意。這是一場幾乎沒有失誤的音樂會,除了最後樂章的第525小節(21:21處)定音鼓漏掉。
1999年,法國唱片廠牌Tahra首度將這音源CD化,但當時的轉錄似乎添加了過多人工迴響,留下為人詬病的印象。2008年,Tahra捲土重來,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數位修復,讓每個細節都清晰地展現,平衡也非常精心,錄音的整體完整度大大提升。
如果說約夫姆1986年第五號錄音是對布魯克納的感人禮讚,那麼Tahra的發行,可說是對這位偉大布魯克納指揮家的完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