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黃珊珊》台北雙城記 城市的個性 

    【愛傳媒黃珊珊專欄】有時候,我們會在出門遠行的途中,突然的回想起自己的家鄉。那是因為眼睛放得遠了,家鄉的好好壞壞、美麗與哀愁,就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了。
    回想小時候在台中、澎湖、高雄等地成長、求學的經歷,高中開始,我就一個人搬到台 北生活。就讀台大法律系,畢業後成為律師,擔任台北市市議員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一 直到副市長,台北市之於我,是一個相識、相伴人生大半時光的所在。來來去去的人事、 景物,這座城市在時間裡,展示屬於它自己的光彩。
    如果你問我,一座城市有它自己的性格的話,台北市會是怎麼樣的個性?
    要描述一座城市,就像是小說家觀察筆下人物的性格,占星師觀察星座運勢的走向。每 一個人的個性,都已經有這麼多複雜的面向,何況是一座城市──數以百萬計的人每天 在上頭生活,每一個瞬間,都有數不清的事物在流動。
    城市的個性,包括它的商業活動、文化積累、權力更迭、景物變遷,這些事情,組成了 一座城市精細多樣的個性。也正因為這樣,每一個在城市上頭行走的人,眼中才會看見屬於這座城市的精彩。
    不同地方的起源,興盛,熱鬧,沉默,衰退,重生,它有意或無意中留下來的東西,或者是在時間流逝之中慢慢淘汰掉或快速退讓的東西,都一再寫下了城市自己的模樣。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的性格,是他人生一路走來漸漸養成的。那麼,也許可以說,城市 與時間的關係,讓我們更看清楚它的個性。
    熟悉台北在地歷史的人會知道,台北與京都,曾有著一絲隱密相連的繼承關係。今天台北市中山區俗稱的「條通」,以市民大道與南京東路劃出中間的區域,昔日在日治時期 稱作「大正町」。據說這一帶方正的街道,東西向稱為「通」,南北向名為「筋」,它 遙遠繼承的街區規劃,不出別人,正是京都一脈相承。
    那就是城市與時間最緊密關聯的實際例子──京都。這一座千年古城,從最古老的名字 「平安京」開始,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千兩百多年。
    人們一談到京都,腦袋裡馬上就會浮現古典、莊嚴、歷史與美感互相雕琢的樣子。京都 與時間的關係,就好像是為了守護前人經過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寶物,堅持著不讓這些東西在時間裡面流逝。
    這不只是在說金閣寺、清水舞台、西本願寺,許多已經被聯合國劃定的文化遺產,也許過了許多年,依然會是重點保護的地標。更重要的是,京都對待時間流逝的一種堅持,更多的展現在日常生活中。比方說,為了保存城市街道的景觀,京都對於商店的招牌設 計、顏色、大小都有嚴格規範,更是在花見小路、二年坂等地,大費周章將電纜地下化, 為的就是維持自古流傳下來的巷弄風景。
    在京都這座城市,連生活裡的柴米油鹽、灑掃庭除都值得守護。
    為了守護這些來之不易、卻又十分脆弱的寶物,不管是有形的、無形的,京都人在最細 微最普遍的地方,也不敢輕忽隨便。特別是處在一個現代化、國際化、速食化、廉價化的全球資本主義社會,京都背負著沉重的守護者的使命,時時刻刻的回頭,凝視過去、 帶著自覺去守護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可以說,這就是京都這座城市的個性吧。
    回過頭來,當我們看著像京都這樣的古都,展現出面對時光流逝,卻依然堅持的個性, 不禁讓人思考:那繼承了些許京都血緣的,台北市的性格,又會是怎麼樣子呢?
    台北究竟是怎麼去跟時間相處?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發展歷史當中,台北又是怎麼回 應每個時空背景的變化?而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怎麼去看見台北?它的繁複、駁雜,以及從中誕生屬於它自己的美感。

 

 

作者為前台北市副市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