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樂風專欄】和美國小成立於1899年,最早稱和美線公學校,後來兩度更名(和美公學校、和美國民學校),由於本文要介紹的神社狛犬是設置於該校名為和美公學校時期,故下文皆以和美公學校稱之。
話說日本統治臺灣期間,為應付二次世界大戰,加緊了皇民化的腳步,在全臺廣建神社,連學校裡面也必須建立校內社,因為神社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之建築,日本人企圖透過神社的建立,消滅臺灣人之本土意識,使臺灣人從內到外徹徹底底變成日本人。
是故,和美公學校於1937年建立了校內神社,於9月9日鎮座,屬於無格社。光復後,在國民政府刻意消滅日本統治遺跡的行動下,和美公學校校內神社當然也不能倖免,但幸運的還有兩隻狛犬被保留下來。
狛犬是神社的守護者,又稱高麗犬,相當於中國寺廟前的石獅,事實上也極為相似,所以在消滅日本統治遺跡的行動中,有不少狛犬因為被當成石獅,得以留存至今。
不過和美公學校的這對狛犬跟石獅還是有一段差距,比較像是獼猴的頭連上狗的身體,是我看過的狛犬裡邊最有喜感的。目前被放在該校臻美大樓前面,大樓前面的興建誌也簡短記載了這對狛犬的歷史。但該校的興建誌上面不稱為狛犬,也不稱為石獅,而叫做石猊。
狛犬一般有一對,因為公母難辨,所以通常以「吽」、「啊」來區別。閉口的那隻稱為「吽」,開口的稱為「啊」,至於為什麼要一開一閉,據說因為開閉代表呼吸,如果兩隻狛犬同時呼吸,會讓邪魔有機會入侵神社。
上圖狛犬的底座有「奉獻」兩字,另一側刻有「第十六回修了生一同」,由此可知狛犬由畢業生所捐建,只是不曉得是被強迫還是自願的。在神社建造的過程中,所需人力常常都是徵召附近居民而來,至於金錢,我想多多少少也是帶有點強迫成分吧。
再看另一側,年代落款為「昭和十四年五月」但「昭和」兩字被刻意抹去,這在臺灣是很普遍的現象,例如大稻埕慈聖宮就有這種情形!
不過狛犬設置年代和神社鎮座年代相差兩年,原因不明,又或者有可能是文獻中紀載的神社鎮座年代有誤,如果年代皆無誤的話,也許是經費一時沒到位吧?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