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Jack Dai》類深度假象膚淺

    【愛傳媒Jack Dai專欄】「一個銀行職員在40歲時被酒吧偶遇的街頭藝人觸動,決定辭職追尋自己的音樂夢。」
    這樣的故事很浪漫,也很主流,換個版本:「一個音樂家在40歲時被酒吧偶遇的天使投資人觸動,決定放棄音樂投入資本市場。」
    這樣的故事很俗套,甚至讓人感傷。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呢?
    我想,還是源自於供需:供給過剩,感覺價值低;供不應求,感覺價值高。無需為他人負責的人少,所以實現無需負責的追求的樣本也少,所以有此感覺。
    回到根本,兩個故事的本質其實沒兩樣,他們都只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罷了。
    也許,這兩種朋友你都有,如果可以,請給予一樣的尊重,終究:看起來酷,不等於真的酷;看起來平凡,不等於不浪漫。而之於自己,得明白人是一種很難抗拒比較的生物,審視點還是得回到「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狀態」& 「你會不會只是羨慕自己沒有的什麼」。
    我想,這是當代社會最厚實的盲點,我替這個盲點取了個名字:「類深度假象膚淺」。定義:以為有深度的某種追求,其實動機與本質很膚淺。
    回家路上,想起在日本的夜晚想著的事:他們想要什麼?我想要什麼?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