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朱亞君專欄】如果家有失智症的長者,下面這些狀況你應該不陌生。生氣、痛心,卻也有深深的無力感:失智症照顧者的常見崩潰情境。
爸爸無故動怒,出現暴力行為。
媽媽總是忘記吃過飯,怎麼辦?
老是喊著要找過世多年的媽媽,還吵著要回老家。
不是不尿,就是尿失禁,還抓起排泄物塗牆。
懷疑幫傭偷東西;妄想老伴搞外遇。
明明失智了,卻仍管東管西,還想外出找工作。
想跟他講道理,但完全不管用,愈鬧愈僵、彼此都受傷……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只能面對。歡迎來閱讀台灣失智症權威──陳乃菁院長的新書了。
陳乃菁醫師是「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兩年前他的一本《「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寫出了我輩照顧父母時最焦心痛苦、卻又無奈的心情,也在許多廣播節目上,讓四五年級的主持人頻呼:真的是寫出了兒女的心聲,且提出了好的解決辦法!
這一次,陳醫師聚焦在失智症,寫出了《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她說:沒有問題行為,只有未被妥善理解的需求與感受──尊重與溝通,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
失智長輩並非總能完整表達自己的需求,但他們害怕、受委屈的感受,是那麼地真實而深刻,因此更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尊重。
不管是睡眠障礙、尿失禁、玩排泄物、情緒失控、不講理、失智失蹤、時空錯亂與妄想……解決失智長輩的照顧困境前,應該先把他當成正常人。
因為那個我們最愛的長輩,即使失智,也有自尊,也有被愛的渴望。
乃菁醫師以診間裡的對話案例提出具體建議,例如當長輩拒絕洗澡,可以試著採取他過去習慣的盥洗方式;經常忘記吃過飯,則少量多餐,並一起買菜、擺碗盤來增加「吃飯」的參與感。
她提醒照顧者:長輩即使失智了,也仍會恐懼與不安、渴望被愛。照顧者應仔細觀察日常行為變化,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性,找出他們喜歡也需要的生活方式。失智症不可逆,但我們能選擇讓摯愛的親人做個被愛的失智者,延緩病症的進程。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