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來自日本鬼太鼓座(Ondekoza)5月27日下午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國寶級太鼓職人,以全身力量擊鼓、凝縮大和精神的力與美,磅礡氣勢與細緻精湛的日本文化氛圍,展露無遺,令人血脈噴張,感佩不已。
欣賞鬼太鼓座的演出,舞台上他們聚精會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舞台上的張力,震天作響,氣勢磅礴,不懈怠的鍛鍊,從感受身體的變化,到轉化為音樂的詮釋,展現職人精神。
鬼太鼓座與台灣的互動關係,超過30年,該隊伍已經是第8次來台演出。座長說,疫情過後再出國演出,第一站就是台灣,足見台灣對他們來說的意義不凡。他們帶來濃濃的祈福與許願,希望樂迷都能感受太鼓的波動與能量。再度從台灣出發,迎向世界,也是一個友善的開始。
27日下午的演出,鼓手從觀眾席後端,奔跑衝向舞台,展現生龍活虎的氣概,氣罐全場,4個鼓手,加上傳統樂器尺八音樂家,讓觀眾血脈賁張,讚不絕口。
北藝大前校長楊其文對於全場的鼓動氣勢,驚喜連連,自稱終身難忘,充滿日式風格,日式文明,日式美學,日式體能,日式哲思的太鼓音樂會,演出極盡的獨特風格與特色,作為藝術交流的目的,直接就成功達陣。
楊其文舉出精彩獨到之處有3:
1、舞台上重達350公斤的太鼓是精神寶座,幾座大太鼓(Odaiko),和太鼓(TSUDUMI陪襯在旁,當音色蒼涼遼闊,呈現空靈、恬靜意境的尺八 (shakuhachi)發出聲響後,立刻引導出台上的劇場氛圍,那首為和平祈願的 《奇異恩典》,更在簡短的旋律迥旋下,波動便傳遞到全場的每一個人。
2、舞台上的樂器在擺設上也是一貫的日式美感風貌,中央的鬼太鼓座是精神堡壘,而以斜向約30度立在舞台上的大太鼓,呈現獨特的視覺觀看角度,而敲打時身體必須經常以斜向連續手肘的力氣來敲打,加上規律的儀式性肢體動作,不管是倒撐上擊,還是跳力而下,在在爆發出肢體的力與美。
3、尺八跟篠笛(shinobue),也是串連演出的重要音源,那些以直接通過氣流衝擊,吹孔發聲的樂器,經常發出獨特的日式音樂與節奏。而舞台上的演出也有輕鬆互動的一面,劍玉
(Kendama),又稱劍球、托球,過去在台灣曾叫迎迌(白話字:chhit-tho),是日本的傳統民間遊戲,在鼓手互動的帶領下,大家嘻笑同樂一堂。
觀賞鬼太鼓的演出,真是一生不可錯過的機會,楊其文強調,鬼太鼓的每一槌,都是用盡生命的全力演出,這種臨場拚搏的堅持,制霸全場,演員包覆套頭的白色頭巾「鉢卷」(Hachimaki),就是下定決心用生命來演出的精神。
「太鼓」 是日本傳統的鼓藝表演形式,由於其所擂出的山崩地裂的巨響,加上低頻如颶風般襲來,其音壓之高,力道之強,爆發音之猛,非言語所能形容,鼓樂的齊奏與獨奏交錯而至,令人印象深刻。
鬼太鼓座,係由田耕(Den Tagayasu,1931-2001)(本名田尻耕三)於1969年在日本佐渡島(Sado-shi)創立,是專門從事太鼓擊鼓的日本樂隊,大和精神凝縮於鼓手身上。
雖然田耕本人並不是太鼓演奏家,但他幫助太鼓從以節日為基礎的音樂形式,轉變為舞台上表演的精湛表演藝術,並在國際巡演。
為什麼田耕會創立鬼太鼓座,原來還有曲折故事。田耕性格反骨,高中時就號召過一場罷課,導致校長被調離。大學念早稻田,是左翼的勢力,他又因為幾次暴力罷課而被退學。為了逃避警察追捕,他隱身神戶港,當起碼頭工人,幾個月後,去了德國,在流浪的過程中,頗多感悟,當他再度返回日本,希望學習一技之長。在機緣下,師從宮本茂(Miyamoto)教授,該教授對他的思想形塑,幫助很大,包括他後來創立鬼太鼓座。
1958年,田耕去了佐渡島,該島因為人口外流嚴重,島方設法要讓年輕人回流。田耕到了佐渡島後,因為曾經跟隨宮本茂教授巡迴演出太鼓,因此在佐渡島,招兵買馬,聚集了一群厭倦都市文明的年輕人,每天清晨4點,開始晨跑,一跑就是10公里,不看電視、不讀報紙,不喝酒、不抽菸,藉由苦行僧般的生活,磨練,團員心志,長跑、做早課、粗食、讀書、習樂,透過生活上的嚴謹自持,並秉持「立地而奔、立地而鼓、立地而舞」的精神,用盡全身的力氣,敲擊鼓樂,每顆短暫的鼓音,他們都希望讓聽者,心緒沸騰。
他們以5年隔絕俗世,精煉太鼓藝術,發展肢體語言,冀求完美的舞台呈現。2000年春天,田耕將鬼太鼓座基地,移轉富士山麓,鬼太鼓座團員於靜岡縣富士市過着團體生活,活動範圍廣及國內外。田耕不遺餘力的推廣日本鼓演出,使鼓樂傳統根植日本境內及世界各地。田耕過世之後,則由演奏尺八的松田惺山(Seizan Matsuda)擔任座長,接續田耕遺志。
嚴格來說,鬼太鼓座召募的對象,是群醉心傳統太鼓藝術的青年樂手,所成立的音樂修行團體,並根據「立地而奔、立地而鼓、立地而舞」的精神宗旨,讓太鼓擊樂與奔跑、舞蹈等肉體鍛鍊,融為一體,成為貫徹「物我合一」的極限演出形式。
鬼太鼓座的樂器,包括竹笛、三味線、尺八、箏,以及大小不同的鼓,太鼓婉轉悠遠的日式傳統樂器合奏,藉以達到陰陽調和,剛柔並濟的太極境界。
其中鼓身以單顆樹木刻制者稱為「太鼓」,直徑約1.3米,最大的鼓重達700磅,片中細節補捉栩栩如生,大鼓發出的沉重低頻,幾近達到極限,而眾鼓齊發所呈現山搖地動氣吞天下的驚人動態,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1975年,田耕率領鬼太鼓座,到美國波士頓參加馬拉松,跑完馬拉松賽全程後,首次登上世界舞台,以3尺8寸大鼓演奏,第一響鼓聲擊出,氣吞山河、一鳴驚人,令當時在場的日裔指揮家小澤征爾(Ozawa Seiji,1935-)震撼不已,力邀鬼太鼓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同團演出,把精氣神合一的東方文化,以鼓樂和肢體藝術的完美呈現,引介到世界各地。
1990年到1993年鬼太鼓座,曾經以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公演為起點,一路表演,最後回到紐約參加馬拉松,並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最後一場,歷時3年,全程1萬4千多公里,完成全美馬拉松式公演,也創了金氏紀錄,而蜚聲國際。
1998年3月,鬼太鼓座在日本長野殘奧演出之後,4月就開始進行中國徒步演出,從上海出發,經香港、昆明、到西安,總長12,500公里,該項計畫分好幾年完成,良苦用心,感人肺腑。
2002年 1月 21日,鬼太鼓座受設計師約翰·嘉利安諾之邀約,於巴黎「2002年克莉絲汀·迪奧春夏高級訂製服裝發表會」上,與電音DJ合作配樂,受到來自世界各地受邀客及媒體的極大讚賞,奔跑,敲擊,舞動,被視為21世紀日本最有價值的藝術團體。
台灣觀念中「鬼」有不祥之意,但在日本「鬼」指的是「神農大帝」,擊打鬼太鼓更有賜福的意涵,現在鬼太鼓座據點包括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北陸、瀬戶内與九州等,一年最長停留的是在崎玉縣秩父。
之前鬼太鼓座也曾訪台,曾經跑過台灣1整圈1200公里。這回睽違台灣7年,日本國寶級演奏團體鬼太鼓座全員抵台,參加「2023第11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並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以及台北國家音樂廳作了3場演出。2007年12月該團曾在嘉義演出過,相隔16年後,倍受嘉義民眾歡迎。
這次演出,由座長—松田惺山帶領,以《祈願-鬼太鼓座之旅是地球的願望》為主題,帶來9首撼動人心的曲目,都是標榜鬼太鼓座(Ondekoza)作曲的,包括《翻騰 Uneri》、《祈願 Inori》、《鬼太鼓囃子 Ondeko-Bayashi》、《Pas à Pas Pas à Pas》、《望鄉八丈太鼓 Utsu-Hachijo》、《劍玉 Kendama》、《大太鼓 Odaiko》、《屋台囃子 Yatai-Bayashi〈與《尺八 Shakuhachi》。
演出前,鬼太鼓座團員們還是奉行創始人田耕的「走樂論」,認為跑步與音樂為一體,是人生的戲劇與能量的反應;藉馬拉松作體能鍛鍊,視打鼓為原始生命力的抒發,透過結合「奔走」與「音樂」,反映出人生的戲劇性及潛力能量,即使旅行演出,全團還是清晨各自出所跑步,毫不懈怠。
座長松田惺山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表示,對於音樂,都是先從耳朵鼓膜震動開始感受,進入到對腦部的刺激,進而識別聲音,疫情之後,鬼太鼓座更希望帶給人們更多五感的觸發,透過鼓聲震動身體細胞,讓觀眾身心靈受益。
經歷疫情,鬼太鼓座曾經因為疫情,不能演出,面對該困境,也逼迫全團開始思索永續的問題,畢竟成軍超過50年,他們要以百年作思考。
為了開枝散葉,鬼太鼓座也積極招考來自全世界的團員,希望在全世界設立子團及據點,透過訓練,將鬼太鼓座的精神,持續傳遞到全世界,在台灣成立分團,也是他們希望的目標,期能深度交流。
現實世界裡,戰爭不會消失,座長松田惺山語重心長,希望大家多多思考人生的目的,究竟活著的意義是甚麼,透過鼓聲傳遞太鼓波動,改善人的身體與心靈,深信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全球巡迴演出,是鬼太鼓座重要的工作,藉由與世界各地的觀眾互動,傳達打鼓心情,進而消弭國家、宗教與種族的界線,通過旅行,持續梳理人與人之間的理想關係,松田惺山認為,那就是地球的未來。
「鬼太鼓座」無論練習、演出,都全神貫注於每一個動作,用盡全身的力氣演奏每一個短暫的音符,顫慄的肌肉、噴發的汗水、強力的呼喊、專注的眼神,肉體與樂器間最原始的相互撞擊,舉手投足間展現的「匠心」與音樂帶有的蒼勁,都是震撼二字不足以形容的。演出時,以特有結合肢體與鼓樂聞名於世,加上燈光劇場效果,以創意表現、磅礡能量帶來精湛的表演藝術。
不可否認的,參與鬼太鼓座的演出,是需要相當大的體力,他們必須用盡全力擊出每一次的鼓聲,讓鼓聲與肢體直接的撼動觀眾,是一種音樂與力完美結合的表演,那種使盡全身所有力道的暢快感,使觀眾的精神也得到毫無保留的解放。
鬼太鼓座以極簡、富有生命力的節奏,傳遞對日月星辰、宇宙大地的孺慕之意,時而激昂壯闊,如驚濤拍岸,時而沉潛幽遠,如小溪潺湲,充分展現剛柔並濟物我合一的太鼓神髓。
在視覺體現上,表演者充滿汗水的肌肉、強勁有力的吶喊、堅定專注的神情,肅靜的氣氛,重重的敲響心中對大和精神敬畏,展現肉體與樂器相互的撞擊,體現日本「匠心」精神,是氣勢磅礡、充滿野性力量的表演,呈現出的力與美的血脈賁張式感動。
「2023年台灣國際打擊樂節」台北壓軸場,自5月19日迄今,表演落幕,昨天下午鬼太鼓座的𠾐𠾐鼓聲下,圓滿落幕,3年後的2026年再見。
9天10場擊樂學習之旅,一氣呵成,刻骨銘心,謝謝國內外團隊的精神演出,更謝謝朱宗慶董事長厚愛,總算對擊樂開了眼界,受益匪淺!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