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知名鋼琴大師布赫賓德 (Rudolf Buchbinder,1946-)史詩級「貝多芬馬拉松計畫」,於4月26日晚起跑,座無虛席。
被尊稱為「樂聖」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生前留下32首奏鳴曲,濃縮了他57歲生命精華,布赫賓德準備以7場音樂會,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高雄衞武營,以馬拉松方式,作全集演出,氣勢如虹。
布赫賓德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利托梅日采,5歲即成為維也納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學生,9歲首次登台演出。
1958年進入布魯諾·賽德霍弗(Bruno Seidlhofer,1905-1982)的大師班。與阿格麗希(Argerich ,1941-)、古爾達(Gilda ,1930-2000)以及弗萊雷(Freire ,1944-2021)同學,受到老師個性化、獨立性的嚴格要求,發展出他在音樂舞台,自由呼吸的習慣,尤其年過70後,不斷回頭觀看自己走過痕跡,果然從心所欲不踰矩。
1961年,15歲的布赫賓德獲得ARD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第一名、1962年又獲得李帕蒂獎章。
布赫賓德也曾參與室內樂演出,他與小提琴家約瑟夫·蘇克、大提琴家亞諾什·斯塔克等人,合作演出,倍受青睞。
布赫賓德是全球公認最深刻的貝多芬詮釋者之一,他已在世界各地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多達60餘次,他神采奕奕,以自由、自信,信手拈來的台風,呈現經典,感人肺腑。
近日是林懷民睽違數十年的《薪傳》上演,讓藝文愛好者再次齊聚,一票難求,無獨有偶,國家音樂廳的布赫賓德「貝多芬奏鳴曲全集」馬拉松計劃,依舊高朋滿座,令人雀躍,大家都很識貨,對於經典節目,總是趨之若鶩,爭相品賞,音樂饕客更以聽完7場為目標,看來,挑戰32首全集的鋼琴家要有過人體力、記憶力,台下觀眾同樣要拿出馬拉松完賽的意志力,彼此在樂聖的浪漫音符中,學習人生課題。
前(2020 )年是貝多芬250週年冥誕,台中國家歌劇院以「NTT遇見巨人─白建宇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引發關注,韓裔法國籍鋼琴家白建宇(Kun-Woo Paik, 1946-)無視疫情,以8天完成貝多芬奏鳴曲全集演出。這回相同年紀的奧地利鋼琴家布赫賓德選擇台北國家音樂廳以及高雄衞武營,不約而同為台灣三大公立表演廳,留下紀錄,意義不凡。
貝多芬在1795年至1822年間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視為是體現他一生創作觀的整體,貝多芬透過奏鳴曲,書寫他的人生,以及他各時期的心境與經歷,不但豐富多元,鞭僻入裡,讓人百聽不膩,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更會呈現有機感懷,彷彿與靈魂共舞。
如眾階知,貝多芬早期創作,深受海頓、莫札特的影響,但其中難能可貴的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在前人的成果上,求新、求變,成為西方音樂史上的重要一頁。
以詮釋貝多芬作品稱著的德國指揮家兼作曲家與鋼琴家漢斯·吉多·馮·畢羅男爵(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1830-1894)就稱頌貝多芬奏鳴曲全集是鋼琴文獻中的「新約」,地位之重要,有如巴哈的「12黃金律」。
在曲式上,該系列的奏鳴曲作品,是一次大型實驗,當中有一部分是四樂章的體裁,而非當時主流的三樂章形式,也有部份只採兩樂章形式寫成,在形式上截然不同。而演奏角度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音樂史上第一次專為音樂廳而寫作的作品,而非為貴族的私人沙龍所用,為音樂走向普羅大眾,預鋪路徑,不得不說是先見之明。
今年77歲的布赫賓德,外型像位成功企業家,筆挺深色西裝、深藍領帶、亮皮鞋,泰然自若,坐定鋼琴前,十指神功,一洩千里,沒有過多的炫技或肢體表情,他以札實真摯的音色,讓觀眾各取所需,以自我的程度、心境,接收他的訊息,自由自在。
身型壯碩的布赫賓德,背力深厚,他的觸𨫡非常到位,飽滿圓潤,速度的掌握,出神入化,尤其他忠於貝多芬的原創精神,把各首曲子的創作背景、創作心情以及曲式中承載的意涵,透過他的研究、理解,以及他在全世界各地演出該全集超過60次,每一次他都以期待新的領悟與發現,讓舊酒入新瓶,碰撞出與時俱進的時代輝光,醇美深邃,發人深省。
布赫賓德說,享受片刻自由、天真無邪的奢侈,以及𣊬間好奇心,那一切都是讓音樂栩栩如生的原因。
布赫賓德非常重要對原曲的研究,他的私人樂譜收藏,包括39種不同版本的貝多芬完整鋼琴奏鳴曲,以及大量首版印刷、原版譜以及大師親筆簽名的鋼琴分譜,足見他所下的功夫之深,底蘊之厚,少人企及。
跨越一甲子鋼琴演奏的職業生涯,自由精神與自發性結果,是布赫賓德的風格,他把傳統與創新、忠誠與自由、真誠與豁達,作了咀嚼與回應,舉重若輕,樂此不疲,平心而論,靜坐台下,音樂粉絲們感受不到耄耋長者,賣弄威權與記憶的壓力,有的是他熟門熟路、老練剔透下的輕盈,無招之招下的有機反應。
樂評家李永忻說得真傳神,他推崇布赫賓德是繼承德奧道統,當今碩果僅存的鋼琴大師。他現場演出貝多芬的全本鋼琴奏鳴曲,非關炫技、也不是只有挑戰他的年齡體力,他像「前朝遺老」,更像「仰攻時代的逆行者」。
布赫賓德5歲就以迷你版音樂天才,成為維也納音樂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5年後僅僅10歲,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為奧地利總理現場演出,貝多芬的全本鋼琴奏鳴曲現場演出超過60次,換句話說,在布赫賓德的職業演奏生涯中,平均每年在音樂廳演出一次,已經把貝多芬的全本鋼琴奏鳴曲,是他放在口袋的基本曲目,隨時可以登上音樂廳舞台,隨地可以把離世已253年的貝多芬請回來,對著全世界音愛好者,如泣如訴,細說從頭。
成立已35年的國家音樂廳,首次有國際知名鋼琴家在該大廳,進行貝多芬32首奏鳴曲全集的演出,不只布赫賓德為台北國家音樂廳寫歷史,靜坐台下的音樂饕客,也跟著書寫台灣古典音樂音樂欣賞的歷史,倍令人感動。
26日晚他共彈奏了《F小調第1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第10號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第13號鋼琴奏嗚曲,以及《降E大調第4號鋼琴奏鳴曲-大奏鳴曲》、《降C小調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首首精彩,韻味十足。
開場第一首曲目,就是《第一號鋼琴奏鳴曲》,布赫賓德曾解釋,11歲那年,當他錄取維也納音樂學院時,第一首學習的'就是該首作品,印象最深刻,伴隨了他的整個鋼琴人生,回到《第一號鋼琴奏鳴曲》,飛逝歲月,一幌就過了66年,百感交集。
而下半場的經典《月光》,也是重頭戲,膾炙人口,浪漫優美,主奏完成,布赫賓德再彈了首安可曲犒勞觀眾熱情,那是貝多芬《暴風雨》第三樂章,也是行雲流水,圓潤流暢。布赫賓德幽默俏皮,安可曲一結束,他突然來一個大轉身,向觀眾伴鬼臉致意,令觀眾們開懷大笑,氣氛溫馨感人。
「能和觀眾一起,探索貝多芬大師經典之作,何其幸運!布赫賓德說。累積了70多年的音樂歷練、超過60次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演出,將自己畢生的愛,注進音樂中,每一個觸鍵、每一個音符,都呈現出布赫賓德心中蘊含的滿滿能量,有幸聆賞到那樣的音樂,就是福氣。
演出結束後,布赫賓德笑得好燦爛,說大家好熱情、好多年輕觀眾,讓他也跟著年輕起來。尤其累積了70多年的音樂歷練、超過60次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演出,將自己畢生的愛,注進音樂中,每一個觸鍵、每一個音符,都呈現出布赫賓德心中蘊含的滿滿能量,有幸聆賞到那樣的音樂,就是福氣。
演出結束後,布赫賓德笑得好燦爛,說大家好熱情、好多年輕的觀眾,布赫賓德得意地說,CYCLE的好處,就是讓大家有機會,回頭聽到貝多芬每一首傑作!言談中滿滿的對貝多芬的尊敬與憐愛。
布赫賓德上次來台是2019年,因為疫情阻隔,4年後,疫情結束,他舊地重遊,好像回來看老朋友一樣,輕鬆愉快。這回除了在台灣演出,還包括中國大陸、韓國演出全套貝多芬奏鳴曲,以7場演出32首,連續演出3次,作為他給自己的77歲生日。
為了紀念這次在台灣破紀錄的盛大演出,主辦單位牛耳藝術特別推出「布赫賓德馬拉松證書」活動,凡參與6場以上的觀眾,將可在馬拉松終點站5月6日,最後一場演出結束後,獲得布赫賓德大師親筆簽名的完賽證書,以及參與Meet & Greet見面會。
音樂廳現場,許多青少年攜家長一起,進入音樂廳,聆賞布赫賓德大師的現場演出,看到音樂世代傳承,令人格外感動。
原來,主辦單位這回推出「布赫賓德青少年計畫」,歡迎23歲以下年輕朋友參與,而他們同行的親友,可以享受6折票價優惠,以讓更多人走進音樂廳,一起在布赫賓德大師的琴聲中,觀摩學習,感染大師布赫賓德對音樂的忠誠信仰,以及無比熱力。
馬拉松的第二場演出,於28日南下高雄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之後的5場都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