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讓生命在今天沈默吧 看二胡決賽追憶王尚義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第一次參與民族器樂大賽評審工作,感觸特別深刻,看舞台上決賽青年聚精會神的演出,發思古幽情,更追憶許多青春夢想,感慨萬千。
     臺北市立國樂團舉辦第30屆「2023臺北市民族器樂二胡大賽」,經過初賽、複賽、決賽3個階段的賽程,於4月20日揭曉,臺灣組決賽音樂會,由符珈瑋奪冠,李銘澕、陳亦豐獲得第二、三各;大陸與海外組則分別由譚欣、張鍾雲、周藝妮依次榮獲前三名;兩組前3名優勝者,可依名次獲得獎金新臺幣12萬元、8萬元及5萬元的獎金。
     誠如北市國團長陳鄭港所說,該屆比賽,有79位全球頂尖的二胡青年好手參賽,能進入複賽與決賽,就如同經歷千錘百鍊,能從眾多佼佼者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透過該批參賽者的精彩表現,讓人樂觀期待「二胡新星」的鵠起,正以穩健的步伐前進,可喜可賀。
    由於參與媒體評選「最佳舞台魅力獎」,有機會近距離品賞最後3位決賽者的演出,二胡悠揚琴聲,特別動人,尤其最後和TCO合奏,強弱分明,更見國樂醇厚細緻之美。
     談舞台魅力,應是以台風為主要考量,穩健自信與否,當然音樂本身也是關鍵,對樂曲詮釋是否精準、音色是否乾淨俐落。
 不可諱言,舞台表演,攸關經驗,對經常上台的人來說,可能比較佔優勢,不怯場,展現更多自信。但首次上台,或不常上台的人,憂形於色,一眼即可看出,最後因為怯場,吃掉他們大半努力。
     那晚,微弱聚光燈下,3位決賽琴手,專注拉二胡的樣子,特別吸引人,哀哀怨怨,唯美浪漫,引人遐思。
    比賽當中,有位參賽者,外表英挺豪邁,背譜演出,自然受到最多關注,果然媒體評選的「最佳舞台魅力獎」,以及現場觀眾票選的「最佳人氣獎」,都以壓倒式的票數勝出,我也投入寶貴一票,肯定他參賽以背譜作為演出策略,過程中辛苦記譜,上台時因為胸有成竹,自信詮釋,因此,得到首獎,實至名歸。
    但是對於台上膽怯的另兩位參賽者中,我在幽暗舞台上,靜心聆聽他們的弓起弓落,也是絕美深邃,令人印象深刻。
    霎那間,讓我想起1960年代《野鴿子的黃昏》作者王尚義(1936-1963),憂鬱文青的感覺,像倒帶的影像,傾囊而出。
     王尚義當年為了光宗耀祖以榜首考上台大醫學院,讓他書念得辛苦、掙扎,手術刀、消毒藥水味、雙手血腥污膩,原本就非他的所願,為了轉入哲學系,他多次與父親衝突、爭吵,最後仍然沒有結果。家,就許多人而言是避風港,而王尚義只想逃避,他遁入山林,在寂靜的黑夜中苦讀、寫作。初戀失敗後,在深夜裡寫下《野鴿子的黃昏》那篇自況之作。
     因為經濟情況窘困,在繁重的功課之外,他還兼了兩家夜校鐘點,又不斷趕寫文章,而罹患肝病。肝癌又被誤診為胃病,延誤搶救,之後全身變黃,1963年也是他畢業的那一年,8月7日入院,同月26日就撒手西歸。臨終前,他要求團契唱詩班,為他作最後一次獻唱。
    台北六張犁墓碑上,刻著王尚義自己寫的小詩:「像那山忘記那雲,像那樹忘記那風,像那橋忘記那水底幽情,明天的路上,有水,有雲,有風,讓生命在今天沈默吧!」
    4月20日,對我而言,是很特別的日子,當晚的評審工作,讓我更有札實圓滿的感覺,心頭喜孜孜。祝福當晚拔得頭籌的冠軍得主,也勉勵殿後的其他參賽者,人生就是這樣,有得有失,能把二胡樂器,帶入生活,成為專業,拉奏分享、宣洩情思,好處已多,尤其在傳統民俗文化的保留、宣揚、傳承上,也助上一臂之力,功不可沒。就像一甲子之前,王尚義拿著丹青妙筆,鋪天蓋地,展現天分,對台灣存在主義的普及化,影響深遠,同時也當時代文青,樹立永恆典範,令人懷念追思。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