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戰鬥力昂揚的台灣當代藝術家洪易(1970-),在疫情解除、半百人生之後,重磅出擊,從創作斗室,走向產業,以 「厚禮樹V.S藝時代 」作為新發展。
這也是洪易告別家族畫廊、禮品集團後,自我救濟措施,他不希望受制於人,同時更期待擴大目標,讓藝術走向全世界,衍生性禮品,進入現代人生活,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想。
「與其抱怨藝術產業的不健全,合作對象的認知差距,藝術家不能只有在夜闌人靜中,守著孤燈創作,他要挺身而出,拓寬發展道路,呼朋引伴,集眾人創意與能量,共同出擊,坐收集市效果!」
藝術家的人格、操守以及創意培養,一直被社會賦予嚴苛標準,要求他們閉門謝客,專心創作,但產業界給予他們的條件,未盡公允,在若干政治因素干擾下,進軍國際困難重重。
身材魁梧、豪氣干雲的洪易,在恪遵藝術家操守與創意的角色之餘,決定挺身自救,希望借重台灣民間活力,讓藝術家創意被看到、被珍惜,並被帶入生活中。
這個由洪易親自操刀設計,在台灣藝術界尚無前例的新里程碑 ,準備以全新面貌開展,下(4)月8日(六)下午3點,正式為「厚禮樹V.S藝時代 」舉行開幕典禮,邀請藝術愛好者,共同支持,並作見證。
簡單地說,這是洪易自救圖存的大手筆活動,他以母雞帶小雞方式,分別在台中鬧區,擴大成立展覽空間,呈現自己作品,也讓其他藝術家一起搭便車,共同集市、創造聲量,更讓藝術愛好者,有逛百貨公司的方便,可以一次看得夠。
這個嶄新的空間,位於台中西屯區文心路三段4號,是獨棟建築,前院偌大空間,正可以展示雕塑作品,迎接台中蛋黃街廓的車水馬龍,透過每件藝術品的魅力,主動迎向公眾,希望與更多藝術愛好者結緣。只要民眾願意走進建築,洪易大半生的創作,一字排開,琳瑯滿目,有收藏級的大作品,也有饋贈、裝飾用的延伸性作品,自用送禮兩相宜。
同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洪易豪邁奔放的個性使然,他覺得,藝術創作或藝術產業,不能只有一個人好,必須大家一起好,團結起來,才會有力量。目前透過洪易的好人緣,招兵買馬加入的藝術家群,來自海內外,不同世代,以及不同創作風格,熱鬧非凡,可以讓藝術的賞析,變得輕鬆有趣,多采多姿。
無獨有偶,洪易心繫大台北的藝術愛好者的在地性方便,目前也加入S7美術館,租下1樓的大空間,與日帝、晴山、99度等藝術中心為鄰,透過各樓層的藝術展覧,讓民眾用串門子的心情,樓上樓下跑,然後把環肥燕瘦,互相對話並作比較,多元吸收,讓藝術可以更具親和力,走入每一個家庭。
去年秋天,S7美術館1F藝時代畫廊就打出【S7 to S7】的聯展,從洪易、皇.雷普耶斯、張立曄、黃柏維、梁月、方文山、曾韋翔,帶來熱潮,成為話題。
這回台中的活動,更為盛大,一是慶賀藝時代畫廊的改組、增資、喬遷之喜,另方面,在擴大經營內容,祭出「與24位藝術家擁抱藝術」(Embrace Art With 24 Artists),開幕展的藝術家群,包括:
王立偉、王明仁、王國仁、王智斌、王德合、方文山、洪易、皇・雷普耶斯、柳依蘭、陳世憲、陳宗勳、 陳炳臣、高孝午、張立曄、張和民、張新丕、許自貴、梁月、黃志偉、黃柏維、曾韋翔、廖迎晰、寧芮潔、賴昱成。
為什麼是24位藝術家?!
洪易解釋,24,是數字,具有循環意識,一天24小時,一年24節氣,循環的過程中,連結出完整、圓滿。
藝時代畫廊在台中文心路上的新據點,以圓滿的概念,邀請24位藝術家,一同參與開幕盛會。
24位藝術家各有各的專精及精彩之處,在同一個空間裡,多元交流,交互碰撞,引發作用,必然產生全新火花。
畢竟每位藝術家都是一個小宇宙,思想和所用的創作媒材迥異,會型成一套屬於自身的獨特體系。
油彩、壓克力、環氧樹脂、膠彩、墨、不銹鋼、銅、烤漆、陶磁、木材、現成物、玻璃纖維、樹脂等多樣化的 媒材、風格及想像力,有如多重聲部的交響樂出場,相互交錯呼應,形成豐富而多元融洽的多重「宙」世界。
目前一樓,規畫戶外雕塑展區,有十餘件的大型雕塑,聳立其間,與路過民眾,招手說嗨,生動有趣,非常吸睛。
二樓,以平面繪畫為主軸的複合式空間,展覽場和餐廳結合,多元化的 空間設計,讓觀者能體會藝術融於生活的方式。
藝時代畫廊成立以來,致力於藝術生活化概念,希望把美和藝術,融入生活之中,䌓忙的都會生活間,拉出一個具想像的空間,讓人們生活,多一點藝術因子,讓周遭環境或居家生活,處處是藝術,創意無所不在。
至於厚禮樹,是藝術文創的嶄新行業。厚禮,就是台語諧音,禮數周到,以藝術創作延伸文化創意產業,把藝術與美學平民化、大眾化,讓大眾生活中,加入更多藝術的可能。
在現代主義興起之初,藝術很純粹,只為藝術而生,重視純藝術的思考,為藝術方向發展,不為他人服務。
然而,這樣的思維,發展到後來,逐漸遠離人群,造成普普藝術的反思,讓艶俗、複製、現成物⋯,通通可以成為藝術,讓全民把藝術當朋友,帶入家庭,分享同好。
如今當代藝術蔚為風潮,跨域跨界跨世代,純藝術依舊為菁英所擁抱,但也容許更多元弘揚藝術。
曾經活躍於民間產業的洪易,經常反思,藝術對於台灣社會和台灣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功能?藝術有沒有辦法從菁英化的小眾,億來億去的富豪金錢遊戲專利中,走出窄門,迎向普羅大眾,真正進入生活,讓藝術更和藹可親,更藝術可以作出有感的常民貢獻。
尤其大家談國際化,我們拿什麼去和國際競爭,如果別人都有的,別人都會的,台灣不一定有優勢,倘若把台灣在地化元素,常民生活的因子,透過藝術創作,帶到國外,用「異國風情」的概念,分享台灣的獨特,必然可以引起外界的好奇,這種新鮮感與差異化,正是台灣藝術界可以廣泛引用、推廣的。
藝術本無國界,對真善美的信仰,對在地的好奇感動,正是國際藝壇可以百花齊放、花團錦簇的理由所在。
厚禮樹,則回歸台灣多禮好客的本質,在社交界迎送往來,送禮是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送禮,卻是門大學問,吃吃喝喝之外,如果加注藝術的概念,讓藝術走向社交,分享藝術在富而好禮的社會中,扮演一定份量與角色。
為此洪易跳脫出藝術家單純、專注的角色,組織厚禮樹公司,以藝術大眾化為經營理念,把藝術作衍生性商品,成為社交一部份。
他認為,任何事都有進步的可能性,生活中還有許多視角或觀念,可以美化、升級。去除過往藝術的冰冷、孤傲、自命清高,讓藝術走出神殿,與全民共同生活。
洪易創作12生肖,並與禮坊公司合作「12生肖禮盒」,結合華人送禮文化,讓自己創作的符號和理念:融於文創商品中,正能量的豐富色彩,喜氣洋洋的幸福感,成功打入年節禮品市場,造就了一般藝術品不可能達到的銷量,更造就民間逐年收藏12生肖的有趣風潮,在限量發行的概念下,市場供需與逐年漲價,果然漲了數十倍,各個擁有者喜不自勝,年節應景、可以使用,可以收藏,又可以賺錢,優點多多。
誠如1930年代,德國包浩斯建築名校,提供了藝術跨設計的案例,啓迪了藝企合作的先河。有為者亦若是,長年受東方文化薰陶與影響的洪易,起心動念把藝術的可能性更擴大,更多面向地進入生活,打破材質偏見、以混搭設計,同時在容器包裝上推陳出新,未來以厚禮樹作為媒合創作的平台,藉以讓更多企業家和藝術家,共同碰撞出新思維,合作出擊。
當然,厚禮樹是帶有實驗精神的理念和理想,要將藝術擴展到生活面、大眾面對這樣的理念,會不會接受,能不能在限量中,累積出量產的數量,有經濟規模,才容易存活。
因此,理念的溝通、團隊的磨合、法規的掌握、通路的開發,無一能倖免。而人際關係的鋪陳,如何成為大企業集團禮賓服務的基本款,在在考驗著團隊。
厚禮樹,可說是台灣藝術文創的全新模式,有藝術家群的實力創意資源,有高級明亮、寬敞舒適的展示接待空間,還是幕後惺惺相惜、互相信任疼惜的出資夥伴,讓愛好藝術與創意的人生理想,成為永續發展的志業,最後以追求效益的事業方式經營,不但希望產品與服務,無遠弗屆,也要讓專業要求與經營成效,使命必達。
著名的德國行為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曾以種樹,實踐他的社會雕塑,台灣洪易,則以台灣在地生命力,多元民俗元素創作,同時以厚禮樹實踐藝術生活化的整體思維,連結藝術家、藝術產業,以及富而好禮社會,造就21世紀、屬於台灣的另類社會雕塑,值得觀察與期待。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