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當代藝術,遇到歷史古蹟,古蹟重建,舊瓶裝上新酒,鮮醇交疊,頗具話題。
柏林,曾是二戰砲火下的廢墟,當東西德圍牆倒塌,整個城市走向重建。建築工法是嶄新的,但內在精神與靈魂,卻是緊抱著曾走過的歷史記憶與痕跡,盡量在重建中留下歷史印記,作為集體的社會救贖。
中午承蒙台灣駐德大使謝志偉的盛情,在一家氣派的古建築中,共進午餐,除了建築外觀,大理石材堂皇外表,入內驚見整面牆的當代藝術作品,讓人瞠目結舌。
該作品,號稱最大的當代手工木雕藝術,重達7噸,高5米,寬14.5米,是法裔加拿大藝術家讓.伊夫.克萊因(Jean-Yves Klein)的作品,色澤鮮豔,令人嘆為觀止。
讓.伊夫.克萊因耗費5個月時間,以厚重落葉松為材料,在創意與智慧的相互撞擊下,借重鏈鋸、斧頭,一鏟一鏟,逐漸形塑雕刻成型。
原來,該作品以酒神劇場發想,向維拉斯奎茲 (Diego Velazquez,1599-1660)以及擁有400年歷史的遺作致敬。
維拉斯奎茲是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時代、西班牙黃金時代的重要畫家,對後代藝術家影響很大,哥雅認為他是自己的「偉大教師之一」。對印象派的影響也很大,通常他只畫所見到的事物,所畫的人物,幾乎能走出畫面;他也畫過一些宗教畫,但其中的神像,宛如人間,充滿緊張和痛苦的表情。
讓.伊夫.克萊因創作醉漢和非洲人性化的酒神,把繆斯女神、性感少女以及情色、酒精快感,融入畫面,彼此之間關係複雜,意涵也多層次,讓大家去賞作品、說故事。
這個該作品,讓我聯想到的是台灣的吳弦三,他有很多師法非洲、大自然的木刻作品,也巧奪天工,只是沒看過類似讓.伊夫.克萊因3600號的巨作。在當代藝術界,大也是一種美,尤其以整面牆壁,作為高級餐廳的主視覺,相當有意思。
更有趣的是,該餐廳的建築,也是德國歷史的一部分。該建築,座落柏林歷史中心的時光走廊上,早在1851年該建築屬於信用協會(Discount - Gesellschaft),由普魯士財政部長兼國家銀行行長大衛.漢斯曼(David Hansemann)所創立,1901年皇家建築委員會Ludwig Heim 合作完成。
前不久趕上銀行成立50週年,再加以整建,二層樓庭院,可移動的玻璃屋頂,成了雄偉建築,贏得「歐洲華爾街」美譽。1929年與德意志銀行合併,1933年成為德意志帝國經濟部所在地。
接著迎來毀滅性的戰爭破壞,直到1950年重建,東德的不同內閣閣員在那裡落腳,東柏林地方法院等等。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成為城市發展參議院所在地,後來又輾轉賣給投資者。2005年再度翻新修護,20米高的獨立立面,220根螺旋鑽椿,又有21米深,成為觀光客停留參訪、用餐歇腳、吟誦歷史,成為了解德國發展今昔的活教材,非常具有人文價值。
該建築就在柏林最著名憲兵廣場的位置所在,普魯士騎兵團的傳奇故事,讓該該處所更具話題性。
高聳的空間,作為高級餐廳使用,明亮舒適,滿室的當代藝術,更讓人留連忘返。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