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Jack Dai專欄】「做自己就好。」我常跟朋友與生意夥伴這麼說,但這句話有悖論:
「我們年少時都是靠模仿別人來形塑自己。」
因為感動與迷戀日漫而裝成漫熱血咖,直到自己揮灑青春後真的貼近漫畫橋段裡的熱血咖;因為覺得帥氣、好把妹而裝個搖滾咖,直到相信自己真的是搖滾咖;因為覺得潮且不流俗而裝個嘻哈咖,直到自己講話都開始魯莽且押韻的像個嘻哈咖;因為覺得獨特、自得而當個文青,直到自己從穿著、言語、生活型態與愛好都像個文青……族繁不及備載。
裝,是模仿;模仿,是形塑;形塑,是未來的自己:我們是這樣成為現在的我們。
「做自己就好」其實暗含著社會裡難以直言的本質層面:
明明我們是這樣長大的,明明模仿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明明改變可以帶來更好的效應,明明我們都知道改正缺點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是啊,社會是一種力求穩定、不斷墊高改變成本的結構,進入社會後的我們,裝(模仿)的成本劇增、效應下降,我們依然在裝,只是幅度越來越小、選擇越來越謹慎,因為改變的成本越來越高、做自己的心理成本越來越低。
非常不浪漫。
如果可以,我們做自己就好。如果可以,我們理解、包容別人在做什麼樣的自己就好。如果可以,我們可以偶爾再裝一下,好讓自己回味青春年少的熱情。
成為大人後,做自己很不容易的,連心安理得地去裝模作樣的權利都失去了,你說是嗎?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