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林銘聰》楊慎 看透世間事的灑脫

    【愛傳媒林銘聰專欄】《三國演義》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開篇詞是出自楊慎,他最具盛名的長篇彈唱敘史《廿一史彈詞》其中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的<臨江仙>。明代著名文學評論家毛綸及毛宗崗父子批註《三國演義》引用這段詞,變成廣泛的流傳,而使一些人誤認為是羅貫中所作。
    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及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演義》。小說《三國演義》,本來應該稱為《三國志演義》,因為它是正史《三國志》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歷史演義章回小說,同時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書》之一。
    楊慎(1488-1559年),字用修,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試辛未科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明穆宗隆慶初年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天啟時追諡文憲。
    《廿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第一段是總說,第二段是說三代,第三段是說秦漢,第四段是說三分兩晉,第五段是說南北朝,第六段是說五胡,第七段是說隋唐二代,第八段是說五代史,第九段是說宋遼金夏,第十段是說元史。
    彈詞是一種說唱藝術,彈詞本身是韻文跟散文的綜合體,包括說白和唱詞兩部分。 始於何時已不可考,元末明初楊維楨(1296-1370年)的《四遊記彈詞:俠遊、仙遊、冥遊、夢遊》,是彈詞最早載籍之處。
    彈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流行於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絃伴奏的説唱文學形式。它起源於宋代的陶真(宋代民間流行的一種說唱技藝)和元明的詞話(盛興於元明的說唱藝術),開始出現於明中葉,至清代極為頂盛,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它由説、噱、彈、唱等部分組成。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敍述,文字淺近。
    「明朝三才子」是指楊慎、解縉、徐渭。在明代文人中,楊慎的才氣學識與悲劇命運都是使人讚美與感嘆。他的家境優越,明正德六年(1511,24歲)他就考中狀元,春風得意,成為令人羨慕的年輕才子。明嘉靖三年(1524,37歲),楊慎因得罪世宗朱厚熜,他被分配到雲南充軍。他戴着枷鎖,被官兵押解到湖北江陵時,看到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慎突然感慨,於是請官兵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楊慎試圖在歷史滾滾的長江中探索人生的價值,在成敗得失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與人生浮沉的感概,體現出一種高亮的情操及曠達的胸懷。
    楊慎所以能夠以這樣高遠而通透的眼光看待歷史,寫下這樣氣度宏偉的詞篇,跟他的個人身世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楊慎是宦家子弟,高中魁首,春風得意,但是一切在轉瞬間就消失了。他遭受政治打擊,看透朝廷的腐敗,不願屈從、曲附權貴,而終老雲南邊荒。因此他把歷代興亡作爲笑談資料,表現出淡泊灑脫的情懷。
    如果沒有經歷過豐富的生活經驗,或者是受過痛苦至極的體驗,則無法深深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正因爲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廣太深,他才能看透世間事情,把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人有共鳴的感覺。

 


作者為洪霞文化交流協進會執行長、霧峰林家第九世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