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宅爺奶悶出病 走出戶外話家常


 上週重陽節,各地皆舉辨了敬老活動,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台灣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達286萬為「高齡化」社會,推計將於107年邁入「高齡」社會、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

 台灣邁入高齡人口,其中人口最為密集的台北市,據內政部公布資料顯示,北市老人人口目前已超過39萬人,許多失能長者因行動不便,經常整天呆坐在家,除了常見安養機制、醫療系統規劃,這些宅爺奶們的身心狀況與照顧品質也須社會多加關注。

 長期從事老人服務的台北仁濟院,透過舉辦藝術、體適能等身心活化課程,增加長輩與社會的互動,藉由小型餐會讓居住相同區域的長輩聚在一起,擴展長輩的人際關係。仁濟院董事長林明成表示,獨居老人很容易悶出病來,一定要走出戶外,別宅在家中,多交朋友才能成功邁入老化生活。

 透過平日小活動的連結,提高長輩相邀走出戶外的興趣,今年仁濟院在淡水舉辦的敬老聯歡餐會,便不乏許多透過課程相識的長輩一同參加,聚在一起話家常,不同於大眾對於獨居老人嚴肅、寡言的刻板印象,會場中不時能聽到有力的歡笑聲。參與活動的海洋技術學院學生,也紛紛表示有別於自己家中的爺爺、奶奶,藉由參加活動、走出戶外,為生活添加更多活力。

 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戴東原指出,獨居老人的記憶力與身體機能退化快,平日的活動量也太低,近年來台灣部分社區開始推動活躍老化計畫,讓長者再學習從中找到自己尚未發掘的興趣,目前各地有許多老人大學、社區大學,許多老人他們樂在學習中,同時盡情享受自己的興趣,些許老人亦是在退休後重拾過去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