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賴祥蔚專欄】最近跟原住民有很多的連結。遠因說來話長,有機會再談,近因則是兩本拙著:《台灣血皇帝》以及《穿越臺灣趣歷史》。
《台灣血皇帝》是根據霧峰林家真實歷史撰寫的歷史小說,裡面提到林文察曾經帶領台勇「反攻大陸」,以寡擊眾、以少勝多,屢屢打敗福建與浙江兩省的太平軍。當時林文察的帶領的台勇,主力不只漢人,還包括許多平埔族的巴宰族,以及一部分泰雅族原住民。
《穿越臺灣趣歷史》則是寫下了許多台灣史的精彩故事,裡面有原住民的血淚史,其中之一,就是消失的猴猴族。
拙著會受到關注,要感謝的人太多,尤其陳耀昌教授的得獎原著小說《傀儡花》,被曹瑞原導演改編成公共電視旗艦大戲《斯卡羅》,讓民眾更加關注台灣原住民的歷史。
根據目前的研究,一般認為最後接觸到猴猴族的研究者是創辦馬偕醫院的馬偕牧師,他在1892年的日記寫下了親自走訪猴猴族的見聞,當時猴猴族只剩下11戶。馬偕從語言等文化面向分析,認為猴猴族稍微不同於當時蘭陽平原最主要的原住民——噶瑪蘭族。過了幾年,伊能嘉矩等其他研究者就找不到猴猴族了,所以認為已經消失。
原住民族電視台(TITV)《讀力創作》的美麗主持人、「林榮三文學獎」史無前例的跨文類(新詩、散文)雙料冠軍朱國珍,邀請我去分享書中提到的原住民台灣史。國珍在臉書特別提到透過《穿越臺灣趣歷史》裡的考證,知道從未聽聞過的宜蘭猴猴族。
《讀力創作》的節目製作團隊非常認真,邀請了台灣史的正牌專家、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翁佳音(照片左一),以及阿美族的原住民權利鬥士那莫.諾虎(照片右一)上節目分享,讓我獲益良多。
國珍美言是從拙著聽聞猴猴族,相較於此,這兩位來賓讓人對猴猴族有了更多的認識。
猴猴族這個稱呼從何而來?有一種說法是漢人看到蘭陽平原山上的原住民可以穿山越嶺,很像猴子,所以稱之為猴猴族。那莫.諾虎則從原住民的觀點指出,噶瑪蘭族語的猴子發音是rutung,這應該是「羅東」地名的由來。我上網一查,發現除了噶瑪蘭族之外,卑南族語稱猴子lo’dun,兩族發音幾乎一模一樣。至於猴猴(Qauqaut)的發音,那莫指出從噶瑪蘭族語來看,反而跟鐮刀的發音比較像。猴猴族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待進一步考證。
更重要的議題來了——猴猴族真的滅絕了嗎?翁佳音老師幽默笑稱,很多原住民都是遭到文化研究者「滅絕」。翁老師的觀點非常有啟發性,因為包括猴猴族等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台灣原住民族群,其血脈可能還一直留存著,很難說真的被滅絕了,可能只是因為文化的相互同化,而失去了可辨識的特殊性。
找回已經消失的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當然非常艱難,但這卻是原住民族復興運動應該走的路。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作者新書《穿越臺灣趣歷史》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