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曾建華專欄】5月18日半夜就解隔離的我其實還有許多話要說,但這最後一篇我就說一點好了,那就是新冠疫情讓全世界的人類進入了實質的淘汰賽。
淘汰賽有兩大檢查點,一是身體、心理素質的無情清洗。二是經濟能力的汰弱留強。而不論是國家或個人,這兩點都成立。
先回到台灣的疫情,18日八萬多,這個數字不必在乎,要在乎的是因為黑數眾多,未來出門碰到的每個人都可能是「已染疫者」。然後感染的潮流會一波一波的來到。殘酷地講,排除運氣的部份,最先「出局」者多是身體、心理素質差的。最近死亡人數中的分析說明了年長的、罹患慢性病者佔最高的比例,進一步看,這些人之中未打苗的又佔最高比例。
那為什麼不打疫苗呢?還是自覺身體素質難以承受使然,比如我媽媽,她堅持不打因為有糖尿病的她怕出狀況。而那因為打了疫苗而過世者則是第二波被淘者。第一波是還沒有疫苗即染疫而過世者。那麼在病毒持續變種之下,現在接受考驗的還是身體、心理素質。
而與身體、心理素質連動的,即與素質好壞最有關的是經濟能力,這一點從國家的角度看尤為明顯,所以我先從國家再談個人。有三個凸出的個案是美國、中國與北韓。勿需多做解釋,北韓如今面臨的是滅國的危機,會如此,一個字,窮。如果中國不出手幫扶一把這個小兄弟的話。
那你說美國這麼富卻死了百萬人居全世界第一有道理嗎?有道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造成了其國民身體素質的嚴重低下。這兩天美國CDC公佈的統計,新冠死亡數僅佔美國死亡排名的第三名,第一、二名是心臟病和癌症。但先不糾結「美國人健不健康」這件事,要知道美國人是抱著金山銀山在抗疫。
疫苗就不說了,去年大舉鼓吹打苗的美國各州比賽,還有抽中廿萬美元的。後疫情時代美國人還是抱著金山銀山在抗疫。我一位學姊住美國,她很關心我的狀況,要替我拿抗病毒藥寄給我,她說「去過藥房了,有輝瑞抗病毒的藥,但沒醫生處方不能買。而我的家庭醫生去歐州,要28號才回來,我自己如不適,可免費做測試,如陽性可當塲拿藥全免費。」看到了嗎?不要錢。
中國的「堅持清零」沒錢怎麼堅持?這種堅持的對錯我不去論說,要知道國家得付多少錢嗎?如今中國按工業生產力來說是全世界第一名,就算犧牲一、兩個GDP的百分點也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17日,日本媒體的報導,因為這次上海封城已經讓日本大賣場內今夏的冷氣大缺貨,堅持清零的政策,其實讓中共的決策者 看清楚很多事。可笑台灣的電視台正話反說,指中國今年經濟會多差云云。
台灣與上述三個國家相比,只比北韓好,根本原因其實就是比北韓富一點罷了。這也就是民進黨政府為什麼要走「躺平」的基本原因。
至於個人,我整卅年前進中國時報系跑財經新聞,一次做一個題目講台灣的中產階級。那時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專題做完了,我的主管(中視前董事長吳根成先生)問我「何謂中產階級」?我頓時答不出來,定義很重要。
他說,一個人失業了,要至少半年到一年保持原來的生活水平、花費、消費力、房貸、車貸交的出來,一切不變才能稱之為中產階級。否則就是「新窮階級」the class of new poor。新窮階級是那時美國剛提出來的新觀念。
試問,台灣疫情三年有多少人敢自稱自己是中產階級?我們可以用一個觀念來自我檢查,每個人、家庭每天的花費中,有多少與食物等直接維持生命的消費有關?每天的吃喝花費的比例,佔個人、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比例是多少?比例愈高代表愈窮,如果比例甚低,恭喜你,你應該算是中產階級。
再問一下,疫情當下染疫者那麼多,有幾個人敢辭職在家躲疫情呢。誰不是口罩戴好好出門賺錢。我大學的一位好友目前也居隔在家,發來簡訊告訴我「 官方已經說7天解隔不用快篩」對,不能快篩了,再篩整個經濟就要停擺了,國家窮了只能如此。
疫情一波波是嚴酷地考驗著人們的經濟承受力,承受力弱的人其身體/心理的承受力也必定是弱的,我們正目睹全球性的大清洗。而偏偏這個時候俄烏開戰,讓糧食的供應大減,供應少了就貴,那一個國家窮了,就加速被淘汰,個人也一樣,誰也別想例外。
買賣股票的人要注意了,金融股少碰。要買進的是人吃的(糧食等)和機器吃的(油、工業原物料)的股票。這在俄烏戰爭前有人問我,我就這樣回答了。我自己沒事做做木工,常年在採購各種工料,這一個月一顆黑皮螺絲漲價50%。我又加購了一顆加壓馬達,四千多塊,比前一顆足足貴了兩千塊!
為什麼金融股少碰,疫情愈嚴重人們消費受到抑制,銀行一是錢借不出去了,二是呆帳變多了,錢收不回來。當去年台灣各保險公司發行防疫保險時,我就預言必定大虧。
因為疫情根本還沒開始,全球染疫的數理模型還沒有完整的建立起來,賣這種產品是找死。我要講的是,保險公司是笨蛋嗎?明知有大的未知風險還要賣這種保險,根本原因是錢難賺了。我以前也跑過保險業。
趁著在隔離中,寫寫心得動動頭腦,我算不錯的了,還有完全獨立的居室,有人送飯,還有好友要寄藥給我,這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但再這樣下去,水位淹到鼻孔時,就難說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