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已經在烏克蘭三個禮拜了,台灣當代藝術家張乾琦對於眼前的劫難,還是心有餘悸。母親節快到了,對前線戰場上持續打拚的遊子說,烽火中,親情無價。
張乾琦說,他常給台灣家人打電話,也和在奧地利的一雙子女視訊,用親情力量,支撐他的理想與意志力,滯留烏克蘭,繼續以影像為歷史留見證。
距離俄羅斯5月9號勝利日,越來越近,氣氛就越詭異。5月4日晚間,張乾琦和另一記者在外用餐,吃到到一半,導彈從窗外飛過,烏克蘭中部大城聶伯城 (Dnipro)的鐵路設施,慘遭破壞。那一頓飯,怵目驚心,食不下嚥。
前線,後方,對烏克蘭民眾來說,都找不到放心與安全。防彈背心,成為許多人生活的日常,甚至可以看到農民穿防彈衣,戴鋼盔在田間工作,十分令人不忍。戰爭的壓力,如影隨形,那樣的生活,是對烏克蘭民眾,無言的折磨。
防彈背心不保暖,也不通風,不管寒冬和盛夏都得穿,可是穿防彈背心,保得了命嗎!?其實是自欺欺人,充其量,只能擋擋炸彈的碎片,對於長槍子彈,絕對擋不住。
不要以為人人都有防彈背心可穿,戰爭,更暴露財富階級的分野,有錢,有辦法的人,才有防彈背心和鋼盔,外界可能無法想像,在馬里烏波爾有上千人,已經超過兩個月,穴居在地下室,過著沒水沒電,天天被炸彈炮轟,心神不寧,不見天日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還要熬多久,沒有人可以給答案。張乾琦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影像藝術家,隨著他的足跡,到了扎波利扎 (Zaporizhzhia ),又是一片斷垣殘壁,令人不忍卒讀。
扎波利扎位於烏克蘭中東部第聶伯河畔,是扎波利扎省的首府,烏克蘭第六大城市,人口約80萬。多個遊牧民族曾造訪此處,歷史上曾是哥薩克城市,烏克蘭電力工業中心,附近有蘇聯最早的水電站、札波羅結熱電站及歐洲最大核電廠札波羅結核電廠。
烏克蘭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馬達西奇也在此設廠,這樣的歷史背景,以及產業結構,必然成為俄羅斯的眼中釘,試圖以砲火塗城。
距離首都基輔30公里的布恰(Bucha),由基輔州負責管轄,面積26.5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8米,2021年估計人口有36,971人,居民主要信奉東正教。戰火蹂躪後,滿目瘡痍,火吻危樓,俯拾皆是,武裝坦克殘骸有如報廢生銹的舊貨,崩毀的軍武配備零件,東丟西擲,無比蒼涼。
為了強化巡邏勤務,警察加強射擊訓練,敵人已兵臨城下,這樣的射擊訓練,是否緩不濟急,喟然而嘆,令人惆悵不已。
聶伯城是烏克蘭的第四大城市,人口約一百萬,位於聶伯河畔,也是聶伯州的首府。 由於地理條件、歷史因素擁有發達的工礦業,也以尤日馬什工廠、南方設計局等軍事工業聞名,難怪俄羅斯急於破壞。
在聶伯城(Dnipro)一個農場旁,放的一堆俄羅斯集束炸彈,整個人,跟著毛骨悚然了起來。
聶伯城的早晨,橘紅色晨嵐,與綻藍天際相連,人們對平靜生活的期待,就從天際的破曉時分開始,一天等過一天,一個月拖過一個月。聶伯城公墓上,滿塞藍紅颜色的烏克蘭旗海飄揚,土堆裏,埋葬著一軀軀,壯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魂,悲哀汨汨流淌,死不瞑目。
這場人間煉獄,還要持續多久,彷彿沒有人能夠給答案。
以沙包堆疊守護的基輔兒童醫院,更叫人揪心,見證戰爭的可怕 ,烏克蘭從病童,到醫護人員,身心俱創。嬰兒房、急診室、暗黑病床,孩子們空洞的眼神,令人鼻酸。
許多幼雛的家人已經被戰火帶走,醫院工作人員,疲於奔命,以醫院為家,完全用意志力苦撐。
許多醫護人員第一次面對戰爭,心裏的壓力,奇大無比,以忙碌來麻醉自己,但是緊繃的情緒,無法從惶誠中抽離,預示著悲劇,沒有止息。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張乾琦照片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