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朱亞君專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看著寄到家裡的包裹發楞,想不起來究竟買了甚麼。
拆封看到貨物時還是疑惑,我買這個做甚麼?
不過那個疑問只持續了十秒鐘。隨即你會想出數個理由:最近工作那麼累,買個包犒賞自己,這有甚麼。對啦,現在是用不到,等我瘦個兩公斤一定可以。雖然不下廚,但這平底鍋的顏色是限定版,收藏也是值得的……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說,這就是「心理防衛機制」症頭之一:「合理化」。當一個人內心需求與真正目標無法實現時,我們會合理化的防衛,藉此來逃避內心的失落。
又或者說,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羞愧、困窘、尷尬、傷心,工作失敗、失去摯愛……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感覺無法辨明,也有時候是被社會價值所壓抑,更有時我們明知道自己的感覺,卻用了錯誤的方式:否認、抵消、投射、反向、分裂等各種心理防衛,重點是,你想要遠遠的逃避真正的情緒,同時也不讓人靠近。
但情緒能量是會累積的,終有一日要爆發潰堤。
培芸心理師說,在她的臨床經驗裡,看過太多因為防衛機制導致酗酒毒癮、暴飲暴食、過度消費、性愛網路成癮,最後終將面對生命裂縫的身心問題。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教你看穿不成熟的生存策略,是如何束縛、左右、甚至影響我們的一生。
逃避雖不可恥,但真的沒用,因為我們終究不能逃避一輩子。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