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須文蔚專欄】報載30年前詩人楊牧曾寫下《學院之樹》一詩,描述台大文學院內的印度黃檀樹,但近年印度黃檀樹飽受褐根病之苦,去年11月我拍下夕陽餘暉下的枯樹,心中頗感不捨。
台大已耗時兩年經校內外人士評估,但經評估恐難以醫治。台大文學院將於3月30日舉行儀式,和老樹道別。告別百年來守護台大文學院的樹魂。
也感謝他為無數文學家和學者遮蔭與擋雨,讓台灣文學「活在我們所追求的同情和智慧裡」。
學院之樹|楊牧(1983.11)
在一道長廊的盡頭,冬陽傾斜
溫暖,寧靜,許多半開的窗
擁進一片曲綣兇猛的綠
我探身端詳那樹,形狀
介乎暴力和同情之間
一組持續生長的隱喻
劇痛的葉蔭以英雄起霸的姿勢
穩重地覆蓋在牧歌和小令的草地上
屏息安定,乃有千萬隻金鳳之眼
仰望天上慢慢飄流的魚狀雲,又
如大航海時代錯落兀立甲板上的水手
在長久節制的尋覓過程裡
凝視平靜澳熱的海面,北回歸線之南
南回歸線之北,不其然
發現一群季候性的水族
正沉默地向西泅游
「彩色蝴蝶,」一個小女孩輕聲
驚呼道。我回頭看見她
戀慕地(肯定是教授的女兒)
瞪著身邊一扇半開的窗說:
「我想要這隻彩色的蝴蝶-」
我們趨近那憩息的三色堇
兩翅疊合在夢裡:「我想
把它捉到,我想然後我想
輕輕將它夾在書裡。不疼的」
不疼,可是它會死
留下失去靈魂的一襲乾燥的彩衣
在書頁的擁抱裡,緊靠著文字
不見得就活在我們追求的
同情和智慧裡。我低頭看那小女孩
淡淡的黑髮淺淺的眉,有一天
她將成長在書裡,並且倚窗
注意到一棵奮起拔高的樹,驚奇
以無數垂落的手勢訴說同情和
智慧,鳳眼仍然仰望天上的雲-
因歲月而帶著慈藹的神色
-像旗幟一樣招展著,又像
成群的彩蝶在春天的風裡飛
「那時我是老人了,」我說:
「然而我會永遠認得你」
她開心地笑:你喜歡看
一串一串的肥皂泡麼?」
對著半開的窗子
在一道長廊的盡頭,冬陽傾斜
溫暖,寧靜。那小女孩
勾起一串斑斕的泡沫
吹向虛無。薄薄的幻影逸入
罩滿猛綠的庭院,如剎那的美目
瞬息眨過交錯的日光
消逝在風裡
我兩手扶著欄杆外望
一串又一串的泡影從眼前閃過
那棵樹正悲壯地脫落高舉的葉子
這時我們都是老人了
失去了乾燥的彩衣,只有甦醒的靈魂
在書頁裡擁抱,緊靠著文字並且
活在我們所追求的同情和智慧裡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