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礦工頌》、《山形市集》即將登場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台北市立美術館即將於三月中旬,舉辦「掘光而行-洪瑞麟110冥誕大展」,《礦工頌》與《山形市集》,最能總結他奮鬥一生的「勞動美學」與「人道關懷」境界。
    洪瑞麟已離世26年,那些作品的存在,遠遠超過一甲子,在時間沈澱下,倍顯熠熠輝光,令人動容。
    洪瑞麟曾親手寫下打油詩,表訴心聲。《礦工頌》:
愚鈍、粗魯、醜陋、嗜酒、貧困、好賭,是你們的外衣。
耐苦、冒險、勇敢、素樸、率真、莊嚴,是你們的本體。
我握著禿筆,凝視卅多年了,領悟到美與醜一樣的哲學!
    擔任北美館客座策展人的白雪蘭,曾在文章中引述洪瑞麟生前的話:留學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的櫻花或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
    洪瑞麟早在8歲那年,進入元館街的「稻江義塾」,接受基礎教育,校長稻垣藤兵衛秉承平權博愛的興學理念,是洪瑞麟人道主義的薰陶,也是悲憫博愛的人格啟蒙期。
    1930到1937年,洪瑞麟赴日留學,前後7年,那個時期,他面臨兩股力量拉扯,一是1920年代日本「普羅美術運動」的崛起,另一為歐洲藝術時潮入侵。
    「日本普羅美術家同盟」1929年成立,從1928年開始以前身「全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與造型美術家協會,一起舉辦「普羅美術展覽會」,在前後5年的時間裡,是普羅美術在日本的鼎盛期,餘波盪漾,一直延續到1930年代中期。
    人在日本的洪瑞麟,在那樣的思潮的衝擊下,影響至深,他關注社會底層勞動者。他描繪社會底層、卑微小老百性討生活的的日常,艱苦困頓,但不卑不亢,靈魂高貴。
    另方面從歐洲藝術時潮,讓他從12歲臨摹米開朗基羅作品中,更加堅定大師的藝術格局,同時從米勒、梵谷、杜米埃等自然生態與人道關懷,他不斷吸收內化為自己的創作養份與選材視角。
    洪瑞麟1936年從日本帝國美術學校西畫本科畢業後,沒有直接回國,留在東京創作,翌(1937)年底,他從東京轉往山形縣楯岡,一則為了拜訪他最麻吉的同學細梅久彌,再則,該區是日本普羅主義的發源地,他帶著朝聖的心理過去。尤其他選擇大雪紛飛的冷東季節,一探冰天雪地裡,底層勞動者如何討生活。
    在留下來的老照片中,看到洪瑞麟穿戴整齊,笑咪咪地在山形縣拜訪同學細梅久彌,他也藉訪友之便,就近了解普羅意識在當地的緣起、發展與影響,他用心觀察,也作了實景寫生,留下佳作。
    《山形市集》,是山形縣的生活日常的描述,白雪靄靄中,裹著厚重衣物,席地叫賣村婦,掙錢討生活的艱辛畫面,冰凍惡劣環境,逆來順受,濃濃斯多葛主義(Stoicism)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除了在1937年走訪山形縣,1940年他當了礦,又結了婚,二度訪問細梅久彌,足見細梅久彌與山形縣,對他的重要性。
《山形市集》作品,可說承載了洪瑞麟深刻的跨國友誼,以及普羅主義的影響,對勞動關懷,成為他終其一生的信念,孜矻耕耘,默默宏揚人性光輝。
    由於《山形市集》的歷史意義十足,畫幅又大,是洪瑞麟早期的經典代表作品,許多藝術收藏家,爭相洽購。
    視藝術創作為終身信仰,創作的作品,視為己出,洪瑞麟晚年就曾從加州專程返台,面試了相關的藝術收藏家,他有如物色女婿般,謹慎挑選《山形市集》的幸運收藏家。
    果然某位完整收藏台灣美術史相關藝術家畫作的某建築師,雀屏中選。該建築師當時以新竹某藝術園區的一幢透天別墅作交換,該建築師為表達敬意,特別把藝術園區的某一街道,易名為「瑞麟路」,心誠意堅,勢在必得,成為佳話。
    不過,若干年前,該建築師事業經營出了問題,《山形市集》被迫轉手,中部某收藏家輾轉收藏。這回北美館的「掘光而行」展覽中,《山形市集》將成為展場焦點。
    洪瑞麟聚焦對勞動者的悲憫關懷,以他深入地底下,體驗與見證礦工生活,所創作的作品,最為到位感人,其中,《礦工頌》是礦工系列的代表經點。
《礦工頌》目前有兩個版本,一幅是墨綠色的10號作品,國美館兩年前得自洪鈞雄捐贈給文化部的油畫作品之一,創作於1957年,38.5*53.5,是洪瑞麟進入礦坑工作的第19年所畫,尺幅雖小,依舊精彩。
    另一幅是即將在北美館展出的黑紅色,30號尺幅,係借自私人藏家,該作品創作於1966年,是洪瑞麟在礦坑工作了28年的作品,拜了常年以畫畫寫礦工日記,他的速寫功力驚人,他的筆下討生活的礦工弟兄,身軀更堅實佼健,線條更為老練,同時情感也更深刻,尤其暗紅色背景,倍加搶眼,他彷彿更用力地以作品,提醒社會大眾,莫忘黝黑坑道底下的無名英雄,洪瑞麟的良可用心,倍熱人感佩。
    礦工系列,對洪瑞麟來說,是貨真價實。古今中外以類似題材,作為創作,不在少數人,但大都是冷戰眼旁觀,保持相當距離,觀察、描繪與創作,反觀洪瑞麟直接入坑,成為勞動者的一員,對於坑道內的黝黑、沈悶、驚險、孤獨、害怕,他親自體會,也利用頭頂上昏黃頭罩燈,快手速寫,捕捉那份軀體勞動,心靈壓力,真正的感同身受與刻骨銘心。
    洪瑞麟於1938年從日本學成歸國後,接受倪蔣懷邀請,參加了倪蔣懷主持的瑞芳煤礦工作,一來報答倪蔣懷資助之恩,再者,解決畫家就業不易的生計問題。洪瑞麟原本只打算做個10年、8年,存一點錢,然後再出國學藝術,到他心嚮神往的法國巴黎深造,步上梵谷、米勒、杜米埃等精神大師的路子,向他的靈魂偶像致敬,
    洪瑞麟以留學日本的歸國畫家,還願意下礦坑務實工作,礦區老少對他刮目相看,尤其洪瑞麟個性隨和,人又老實,很快結織了彭姓工頭,彭家女兒彭金花在父親撮合下,對洪瑞麟頗有好感。小倆口於1939年結婚,翌年就有了兒子洪鈞雄,一直到1978年彭金花過世,維持了近40年的圓滿婚姻。
    洪瑞麟升格為礦區工頭女婿,更以身作則,凡事親力親為,成為貨真價實的暗黑坑道挖煤工人,一直到1972年,他才自礦坑事業退休,長達34年,以他一生84歲的生命來說,已經超過1/3的歲月。
    洪瑞麟用畫筆描繪勞動者的身影,不但贏得「礦工畫家」美譽,而這樣的特質的打造,簡直是絕無僅有的,讓洪瑞麟的「勞動美學」與「人道關懷」,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熠熠輝光。
    在那長達34年的礦工生涯中,畫作就是一幅幅的礦工日記,一日為礦工人,終身背著礦工魂。年逾八旬的洪鈞雄說,《礦工頌》不管詩句或油畫,常年掛在家裡,滿滿都是洪瑞麟對勞動者悲天憫人的胸襟,在旅居海外近30年,最後踏上歸途,讓台灣曾走過的繁榮發展歲月中,勞動底層的礦工付出,被歷史銘記與讚頌。
    仔細品覽《礦工頌》,採用礦坑剖面的構圖方式,把坑道內工作的礦工情境、神韻,如實描述。昏暗背景,孤立出每一個強度極高的人體,流暢洗練,有如音樂組曲中,環環相扣。
    獨特的礦坑景象,鏗鏘有力的線條呈現,是總結洪瑞麟一生礦工繪畫的力作,是油畫作品中,小而美、小而精的藝術成就,迄今仍令人嘖嘖稱奇,在創作技巧、繪畫意境,以及人道關懷上,都給予極高的評價。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