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昨日(15)是壬寅虎年「元宵節」了,往年照例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難免都要大肆「慶祝」一番;或燈彩絢爛,或燈謎助興,或天燈祈福,或燈籠遊街,或燈下約會,或大啖「元宵」提暖;總要為這個中國近2千年的節慶,添抹春節最後一道的彩妝;但這兩年因「新冠狀病毒」肆虐,已為全球帶來逾3億人的確診病例,及近600萬人的死亡,再加上近期的Omicron病毒入侵擴散全台,似乎註定2022年的這道虎年元宵彩妝,只能是輕妝淡抹。
「元宵節」的由來,雖其來有致,但也眾說紛紜;有說起自中國漢武帝,在此日祭祀天神,為節日之先聲;也有認為源自漢文帝採眾臣之議,定此日與民同樂,且命名「元宵」;又有一說,是漢明帝篤信佛法,於此日燃燈表佛;不管哪一種說法正確,總之,這節日源自中國漢朝,應是無誤。
談到華人有關「元宵節」浪漫的詩情,除了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引人詠懷外;辛棄疾在《青玉案之元夕》一詩描繪:「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亦令人遐思迴腸;而明朝唐寅《元宵》中那:「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的曼妙詞彙,亦讓人見燈如望星月;當然,有更多人偏愛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那首表現出詩人兼具桃花豁達及憂感的雙重情愫。
至於臺灣「元宵」活動緣起,應是起於新北市「平溪天燈」。據傳係清朝道光年間,大陸先民由福建、惠安、安溪縣遷移臺基隆河上游(今十分寮附近)定居;因當時盜匪宵小甚為猖獗,村民常被迫逃往山上躲藏,直到匪徒離開,村民才在夜裡放天燈以為號,向躲藏的村民示安,而村民返家重圓,正是農曆正月十五。從此元宵之日,便也成為平溪人放天燈祈福的傳統。
事實上,台灣的元宵文化已擴展為「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中火旁龍」五大民俗活動,可說各有特色;往年此節在中央地方的結合下,幾乎都是卯足了勁,爭奇鬥豔,盼能博君一遊,除傳承深化地方民俗風情,更是促進地方經濟的妙方。
雖說這兩年遭世紀「新冠狀病毒」肆虐,幾乎大型活動,都被迫延期或縮小範圍,譬如今年輪由高雄市承辦的台灣元宵主燈秀,連揭幕式都取消了;但其在愛河、衛武營展現的虎年燈會,還是吸引不少觀光客;另在台北士林、新北平溪、桃園中壢光明公園、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台南月津港、龍崎、屏東,及東台灣花蓮等地,也分別由各縣市政府採「遍地開花」式的燈會展,呈現各地區的燈會特色,以饗在地及外來的遊客。
有人說,過了元宵方開年,也就是意謂著過了今日元宵,一年啟始才真正算數。因此,您準備如何宵「渡」今年的疫情元宵佳節,以迎嶄新一年?是在家裡躲疫大啖「元宵」嚐味,還是做好防疫措施,勇敢踏步到戶外擠觀「花燈」賞景,或者靜待家中品讀「古詩」懷情,亦或是探訪廟宇祈福闔家安康;無論如何,都不妨擇一行之;總之,能在這臘盡春回的虎年元宵佳節,以歡喜心自行在心裏崁裝一盞明燈,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