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陳朝平專欄】我一直沒搞懂,美國的豬肉出口商,究竟有沒有在台灣做過市場調查?有道是,入境問俗。何況,吃豬肉這檔事,咱們中國人肯定遙遙領先美國人,
美國佬真想要將豬肉賣到台灣,好歹也要入境問俗,做個市調,了解了解台灣人怎麼吃豬肉吧?!
何況,中國大陸開放進口美豬,搶在台灣之前,中國肉商也早早投資「滲透」美國豬肉供銷市場了,瞧瞧中國人怎麼個吃豬法,台灣人怎麼吃豬,不就明白了嗎?
Netflix喜劇「艾蜜莉在巴黎」中,老美最愛誇口他們搞行銷世界第一,真不懂,AIT駐台也不止一兩天了,為什麼老美迄今不明白咱台灣人怎麼吃豬的?偏要將廉價劣質的萊豬塞給我們?
為了徹底解決萊豬問題,也為了持續台美40年來最友好的邦誼,咱就權充行銷顧問,跟老美談談咱們眼中的豬肉珍饈,究竟是甚麼個「東西」吧!
首先,咱中國人吃豬肉,講究的是肥瘦適中,基本上,除了追求蜂腰的減肥族和不懂吃的蠢蛋外,入口的豬肉,肥瘦適中,是必須的!
就拿人人都愛的家常菜——紅燒肉來說吧,不論是上海紅燒肉、杭州紅燒肉、安徽的、廣東的,還是台式的紅燒肉,沒聽說瘦不啦機的紅燒肉會好吃的!紅燒肉,肥瘦就得三七開或者四六開,入口即化,否則,不合格!
紅燒蹄膀?肯定是無肥不歡。蹄膀出爐時,表皮得又Q又彈,油亮亮、抖動得ㄉㄨㄞˇㄉㄨㄞˇ的,表皮底下的瘦肉,也得帶些油花、帶些筋,才不會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排骨燉湯,醃篤鮮裡擱的排骨,也講究瘦肉帶著油花,要不,湯煨的時間長了,排骨會柴得難以下嚥,湯頭也不鮮美。
您若是去買卦包?老闆肯定推薦夾上半瘦半肥的爌肉,只有肥瘦適中的爌肉,配上花生粉、香菜、酸菜,再加上一抹甜辣醬,一口咬下,才是卦包的滋味。
蒜泥白肉?誰吃過盡是瘦肉的蒜泥白肉?沒嘛!豬肉水餃?無論是搭配高麗菜、青蔥、韭菜、韭黃、還是香椿,豬肉餡兒裡也得帶些肥肉,才真正識得水餃味兒。
臘肉和香腸,不論哪一式,都得肥瘦適中。港式臘肉臘腸,少了肥肉,蒸出來的臘味飯,就少了晶瑩剔透的視覺和味覺。湖南臘肉,肥肉短少,臘味盒子沒味兒,蒜苗炒臘肉,也就成了蒜苗炒柴柴的乾鹹肉了!
總之,烹食豬肉,瘦肉肥肉搭配,猶如紅花綠葉,缺一不可。肥肉入菜,比例多寡,在乎菜餚,存乎一心,不能沒有。
不僅如此,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吃豬,講究肥瘦適中,還講究「裡外兼修」,除了那豬蹄仔實在應得沒法度外,豬隻全身上下,裡裡外外,都能讓咱中國人吃得砸嘴,吃得痛快淋漓!
大骨熬湯,不就是華人家庭煮府人人皆知的美食兼強骨秘方嗎?有機會到中國東北,您還會瞧見高檔餐廳裡人人拿著吸管,吸食豬骨頭裡的骨髓呢!
至於老外敬謝不敏的豬內臟,咱中國人憑藉著5000年文化,照樣可以幻化成珍饈美食,盡入腸胃。隨便說說唄。像這些日子的天氣,寒夜客來,茶當酒也罷,酒當茶也行,若能來盤豬耳朵、豬頭皮,配上花生米、滷豆干、滷海帶,那今夜人生可就完美了!
三兩好友,下了工,路邊攤上,小酌自慰,黑白切、大腸薑絲、嘴邊肉、四神湯⋯⋯庶民美食,族繁不及備載。甚麼?還有豬肚絲炒芹菜蒜苗、雞鱉豬肚湯、酸菜炒豬腸⋯⋯這些,路邊攤基本不賣,得到餐廳才有的吃。
欣葉餐廳的煎豬肝,仁愛醫院後頭的豬肝湯,台大法學院附近德忞牛肉麵的番茄炒豬肝,既能滿足富貴人家的口慾,也能填飽中產階級的肚子。總而言之,內臟烹調,亦是中華美食一環,嗜食內臟,易得三高,淺嚐即止,搭配蔬食,方能領悟內臟鮮美。
美食,首重食材,烹調豬肉,肉質就得肥瘦適中,內臟就得處理乾淨,內臟裡要是有啥藥物殘留,那可不美了!
美國佬,富過了三代,只可惜,不懂得吃,誤把豬比做人,以為瘦即是美,養豬,餵食抗生素也就罷了,居然還餵豬吃甚麼萊克多巴胺,搞得美豬瘦不啦嘰,吃來毫無美味可言,殘留在內臟的萊克多巴胺和其他有的沒的,叫人擔心萊豬入口,會不會心肌梗塞,提早見上帝?會不會生出沒屁眼的怪胎?這樣的美豬,叫人如何不害怕?
好了!免費的行銷顧問做到這地步,仁至義盡了!簡單給些建議吧!
不過,在愚蠢美豬出口商和民進黨的操弄下,美豬,不論有無萊劑,名聲已臭,單單2021年美豬出口到台灣就大降86%。酸臭的品牌,要想起死回生,還真不容易。姑且,死馬當活馬醫吧!
第一,美豬出口商真想賺咱美食老祖宗的錢,就應該聯合美國政府(蓋某些台灣人具有美奴性格,美國政府講的話可信度超過自個家政府),公開宣布,日後,只把肥瘦適中、具有「自然美」體態的豬隻賣給台灣!
第二,仿效當年台灣拚外銷的勁兒,好東西賣到國外,低價劣質品留給自個兒吃。萊劑美豬就留給酷愛瘦肉的美國人吧!
第三,以西班牙為師,多生產些品質直追伊比利豬的高價美豬,外銷台灣。台灣人雅愛美食,不怕花錢,只怕吃不到高價頂尖的世界級美食。
第四,別怕花錢,找幾位米其林的大師,推薦美豬,效果勝過政客推薦多多。蓋台灣人崇拜米其林大廚,政客言而無信,自個兒又不敢嘗美豬,哪有廣告公信力?
走筆至此,覺不覺反萊豬公投後,攻防雙方還有許多事兒可以做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