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國珍》愛的大補湯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小壯丁從小個性溫和,也不哭鬧。他離開我子宮的一剎那,並沒有出現電視劇裡標準化的「哇嗚哇嗚」嬰兒哭聲,反而是一種幾乎成為語言的「啊!咦!」彷彿是小壯丁向人間天地的第一句叩問:「啊!人間。咦?我怎麼會在這裡。」
    嬰兒時期的他,餓了也不哭,只會嘟嘟嘴唇,最喜歡睜著一雙清澈大眼觀察人群,眼珠兒跟著我的身影轉來轉去,每一次轉身凝視,都會與他晶亮的雙眸相遇,微笑,也就遺忘了飢餓。從出生至今,小壯丁每次打預防針也不哭,總是冷靜地看著護士阿姨將針頭扎進肉裡、輸入疫苗、狠準拔出,再用涼涼的酒精棉消毒。反而是我這個母親,總是在扎針的剎那,心如刀割黯然別過頭去。
    即使在我全心全意的愛護下,小壯丁還是經常生病,不知名的細菌讓他在滿月時罹患敗血症,三個月大就進手術房開刀,接下來的疾病使他不斷周旋在抗生素與醫院之間,一歲半時經過診療確定為高過敏體質,氣喘發作。
    兒子虛弱的體質讓我非常內疚,反省著是不是高齡產婦的悲哀;明明懷孕的時候那麼快樂,也生下了氣質溫厚的小孩,卻偏偏身體孱弱不堪。過敏兒的天賦之一是春江水暖他先知,也是傷風感冒流鼻水發燒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的氣象台。
    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好好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強固精氣神,從藥補食補到日日雞湯的強補。
    雞湯在以色列被視為治療感冒的良方,宿有「猶太人的盤尼西林」之稱。美籍猶太裔喜劇演員、小提琴家Henny Youngman最愛開雞湯的玩笑:「猶太婦女都有兩隻雞,一隻病了,就把另一隻煮成湯給生病的雞進補。」美國知名演員鮑勃霍伯也說過:「雞與以色列唯一的關係就是它們的湯。」許多西方的科學研究也證實,雞肉久煮之後釋放的半胱胺酸、游離胺基酸、鈉鉀離子,都是幫助平衡體內電解質,增進免疫力的成分,因此對於紓緩感冒症狀是有幫助的。
    在華人飲食中,雞湯有各種煲法,也是親切的家常料理,耳熟能詳的例如四物雞湯、大蒜雞湯、黨蔘紅棗雞湯、鳳梨苦瓜雞湯⋯⋯。許多年前家人喜歡味道濃郁,香味獨特的港式煲湯,因此我常常從香港帶回港式煲湯的材料,像是「四季清涼補」、「海底椰大鮑片」、「響螺花膠」、「養腦天麻」、「補肺鱷魚肉」、「固本培元」、「魚翅骨健骼湯」等等。一九九九年我開始在香港掃貨,當時一包從十八元港幣起價,促銷時還會買三包送一包,因此家裡廚櫃堆得滿滿的乾貨湯料;現在一包煲湯佐料漲到五十元港幣,前陣子我又買了兩包「石斛養陰補肺」湯料,回到家才發現還有一堆當年的屯貨尚未用完。
港式煲湯材料豐富,在味覺上有種行駛於北宜公路九拐十八彎卻晴日俊朗的迴旋感,這種境界很難用言語表達,也許勉強可用複雜的交響樂來比擬吧!我的嘴拙,只會分辨好喝不好喝,往往品嚐自己辛苦熬煮的雞湯,當然要安慰自己一個滿分。但是童稚天真的小壯丁可沒有這麼世故,他直接拒絕這種口感千迴百轉的老火靚湯。
    於是我調整策略,雞湯照燉,但是只加入性溫甘甜的蜜棗、潤肺平喘的南北杏以及明目安神的枸杞;有時擔心雞湯太油膩,會將燉煮好的原湯放入冰箱冷藏,待油脂凝起,再一次除盡,讓幼兒只攝取雞湯的精華營養而不要過多的脂肪。我的一片孝心終於博得孩子的認同,簡單料理的雞湯讓他一湯匙接著一湯匙吞個不停,從他學習吃副食品開始,天天佐以雞湯補氣行血,提升免疫力,祈望他早日恢復強壯,遠離疾病。
    結果那一年的小兒科診所掛號單,算一算還是累積了將近兩百張,平均兩天會去跟醫生報到一次。
    做了媽媽之後的我,只想全心全意扮演好這個角色,雖然不擅長烹飪,還是願意花許多的時間待在廚房,切雞肉洗青菜。兒子體虛,始終沒有好轉,讓我很無助。
    於是我轉而求助中醫師。見人就笑的小壯丁端坐在高腳椅上,尚在牙牙學語的他,看著白袍老醫師也不畏懼,任憑中醫師用二指在小手腕兒內側把脈。老醫師凝神思考半晌,又仔細端詳兒子的氣色,問:「奇怪,小朋友還不到四歲吧?」
    我回答:「三歲半。」
    老醫師搖搖頭,不解的問:「年紀這麼小,為什麼會如此實火攻心,脈象燥動,陽氣亢盛,五行亂竄。妳都給他吃什麼啊?」
    小壯丁出生到現在,吃的都是媽媽親手料理的愛心⋯⋯。仔細想想,除了均衡飲食,唯一跟別人家不太一樣的,可能就是每餐必搭配一碗雞湯,已經連續喝了兩年。
    「童男乃純陽之體。」老醫生解釋:「小男生的體質已經陽氣過旺了,妳不需要再給他進補了,尤其是雞湯。黃帝內經說:『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雞鳴都在早晨,正是少陽之氣主令,因此雞屬於少陽之體,辛溫陽補之物。妳又用雞湯進補,火上加火,只會補過頭。」他邊說邊嘆息。
    頓時我也傻眼了,萬萬沒想到我的真心關愛,竟成為孩子的負擔,一句「童男乃純陽之體」,讓我大徹大悟,原來愛心也要適可而止,或者看清楚對象再對症下藥,而不是自以為是地熱情付出。奇怪老醫師這一席話,好像不只教導我養生觀,彷彿也暗示著我一往情深的愛情觀。
    據說大陸某地有一道菜名叫做「猛龍過江」,上桌後只見清清如水的湯面上橫放著一段蔥,擺明忽悠。我虔敬地為孩子製作每一道料理,從來不敢懷抱敷衍之意,然而手拙嘴笨,總是做出令人難以理解的離奇菜色,就連雞湯也可以補到陽火攻心的程度。透過食物渴望親情,卻引發一連串壯烈的雞湯之戰,如此俗勇,堪稱「過江猛龍」。只是,我翻越的江流,是滔滔愛河,在失敗的雞湯中,浸滿珍惜。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