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曾建華專欄】奧古斯丁同樣引用了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45節「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的話,但加了一句,「在末世的時候將不再如此,好壞將要明顯的分別出來。」至於今生,上帝使好人與歹人的苦樂一致,人不必太急於看到「惡人」在今生受罰,同理,「好人」也不能逃避可能的苦難。因此,主觀地認為、期待上帝會在今生賞善罰惡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好人與壞人在面對共同的幸運與不幸時,有著完全不同的心態與動機。好人不會因今生的幸運而驕傲,更不會因為不幸而崩潰。壞人則無法承受不幸的懲罰,因為他已被自以為應得的幸運所敗壞。
奧古斯丁詮釋基督教的教義時說「上帝不會讓不幸過度的臨到罪人,否則在末日就無所審判。反之,如果在今生沒有一種明顯的懲罰臨到惡人,那麼,人就以為根本沒有上帝。」
對好人也一樣,如果上帝完全不賜給善者獎賞,人們也會懷疑獎賞並不來自於上帝。但如果今生上帝把獎賞全部賜給善人,人們就會貪婪,因為事奉就有不斷的獎賞。
至於痛苦的臨到也並無區別,不同的是所受的人。同在火裡,黃金閃耀、糠秕冒煙。同樣的力度,對好人是考驗與淨化,對惡人則是毀滅與根除。因此,同樣的傷害,惡人會咒罵、褻瀆上帝,善者則求告與讚美上帝。
所以,重要的不是什麼苦難,而是誰在承受苦難,同樣的攪拌,污泥發出惡臭,香膏則發出馨香之氣。這一句話實在有太多的例證,稍有社會經驗者都能理解。
奧古斯丁在講道中說:「在世界上,不能找到比修院中更好的人;在修院中,也有世上最壞的人。」人人都有原罪,不好、不足、不完美正是基督教對人性的判準,也是基督徒的自我認知。
說到「罪」或「原罪」的觀念,恐怕是基督教信仰在華文化圈最難被接受的因素了。「我是好人,沒做過壞事」特別是沒犯過法的人,為什麼要承認自己「有罪」?
這個基督教的核心價值,其實是一種謙卑自抑的情懷,但也是建立在人與上帝隔絕的主觀事實上。中國文化對人的要求也無非如此,但一涉及信仰的價值,則中國人礙難接受。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