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短影音當道 紀錄片出現短趨勢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網路世代,資訊爆炸,許多年輕人喜歡看短影音而不是動輒一、兩個小時的電影,或是一整個系列有幾十集的電視劇,現在連紀錄片都出現了短趨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舉辦紀錄片敘事論壇,與會的專家學者除了討論紀錄片的未來可能發展之外,也提到短紀錄片經常受到矚目。

得過多項紀錄片大獎的史祖德導演強調,紀錄片基本的四個元素是角色、旅程、動機與情感,雖然有的紀錄片只有其中的幾個元素,甚至只有概念或是理念,那可能是紀實影像,未必算是紀錄片。紀錄片的概念不會有改變,只是播出的載具可能會所不同,現在流行短視頻,也會有短紀錄片,怎麼敘事,要看目標觀眾而定,基本上還是要有前述的四個元素。

由於紀錄片常常由當事人口述,但是口述內容未必正確,史祖德導演特別對於紀錄片的正確性指出,他2013年跟國家地理頻道合作,該機構非常重視拍完之後的研究報告,最少會有兩本碩士論文等級以上的佐證,再經過許多審查,如果發現錯誤,就要全部拿掉。

獲得許多紀錄片大獎的陳志漢導演認為,所有可以呈現特定時代影像的剪輯,包括在電影裡面的往日真實都市風貌,都可以算是紀錄片,但是狹義來看,有明確觀點以及想要表達主題的才是紀錄片。

曾經獲得金馬獎提名及華語傳媒大獎的紀錄片導演黃惠偵認為,紀錄片是最有創造性的類型,因為劇情片布托劇本,紀錄片常常需要創作者自己設法把故事講完。她認為紀錄片的創新不在於形式或是技術,而是新的觀點。

清華大學傳播博士游淳惠指出,該校的「清影工作室」會在寒暑假,帶著對紀錄片有興趣的學生下鄉兩個月,去尋找題材,在都市變遷中有很多值得拍攝的紀錄片題材,例如相較於北漂,「老漂」是很受關注的社會現象。

這場紀錄片論壇,是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臺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補助「紀錄片創新研究群組」在11月30日上午辦理,論壇主持人為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及紀錄片導演陳頌。紀錄片創新研究計畫主持人為賴祥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