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左化鵬專欄】友人知我粗通文墨,其子求職,央我代筆寫自薦信,這位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自擬的草稿,看似火星文,通篇只見啊誒喔嘿噢,嗎呢吧唄齁等語助詞,我看不順眼,一律刪除,並在詞不達意處,逐字逐句,改得面目全非,他的兒子看完直搖頭,不甚滿意,仍在字句後面,多加了些呦哩哇捏惹等語助詞,這是他的自薦信,不需我多置啄,只好點頭稱善。
說來慚愧,我這個略識之無的老冬烘,竟然不懂時下年輕人的語助詞,看來只能與古人為友,我想起了戰國時期的毛遂,當時秦攻趙,已兵臨邯鄲城下,趙國危若累卵,他自告奮勇,追隨平原君星夜趕到楚國,遊說楚王派兵救趙,解了圍城之困,留下了「毛遂自薦」、「脫穎而出」、「歃血為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等成語。「自薦」之詞應源於此處。
我又想起唐朝的李白,他年輕時窮愁潦倒,為稻梁謀,曾寫信向荊州刺史自薦,企圖謀得一官半職。這是私信寫的肉麻兮兮,不宜公開,後人看到的應該是草稿吧,由於李白老兄的自薦信,既吹捧了韓荊州,又吹噓了自己的才華,文辭生動,寫得太好,流傳至今。
開篇第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被後人濃縮成「無緣識荊」的成語。可惜,韓荊州有眼無珠,置之不理,已讀不回,和天才李白失之交臂。
滿清末葉,廣東有位孫中山,眼見國事杌隉,民生凋敝,也想學先賢李白,他洋洋灑灑寫了萬言書,向李鴻章自薦,無非也想謀一官半職,盡施平生所學,伸展抱負。他信中建言「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都是救世良方,卻被日理萬機的李中堂,視為陳腔爛調。
據說,這封萬言書被丟進字紙簍裡,孫先生一怒之下,四處奔走革命,後來推翻了滿清。設若當時李中堂納他為幕僚,或封他為縣令,是否就不會有中華民國,也不會有中華民國的國父。時也,運也、命也,歷史總是這麼的弔詭。
附李白與韓荊州書原文: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君侯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爲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昔王子師爲豫州,未下車,即闢荀慈明,既下車,又闢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或爲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爲祕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於製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閒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