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朝平》對手,往往是最好的教練

    【愛傳媒陳朝平專欄】1989年.好友丁守中以初生之犢當選增額立法委員。次年,守中兄邀集好友多人,以選舉結餘經費,成立「兩岸研究發展基金會」,是為台灣第一個聚焦兩岸關係問題的民間組織。
    基金會成立之初,除草擬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草案」,送交成立不久的陸委會卓參外,適逢北京亞運,我們藉機做了一次全國性的民意調查,調查台灣民眾對中國舉辦亞運以及兩岸選手在亞運奪牌的看法。也籌辦了第一屆的兩岸地震工程研討會、徵選兩岸新聞報導及評論的給獎作品。
    此外,我們還有一項大膽的提議,那就是舉辦兩岸軍事交流活動並逐步向兩岸聯合軍演邁進。可惜,當時兩岸關係初解凍,雙方仍在相互探索階段、互信任度甚低,此議難獲共鳴,胎死腹中。
    90年初,若兩岸軍事機關逐步展開交流互動,甚至進而進化成聯合軍演,不知還會不會有96年的台海危機?還需不需要九二共識?不知國民黨會不會拱手將政權讓渡給民進黨?不知蔡英文會不會當選總統?當選總統後會不會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些日子,共軍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或是闖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的數量與頻率,會不會持續升高?
    上述這些問題,沒有人有答案。不過,如果兩岸早已建立年度聯合軍演的機制,那麼,經驗累積至今,雙方對於彼此的軍力應該有非常清楚的理解,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不會誤判兩岸情勢,台灣新生代也不會輕率地挑釁對方。
    畢竟,兵兇戰危,沒有哪個人白癡到以螳臂擋車,也沒有哪個笨蛋會捨和平而就戰爭!
    面對中共軍機「巡邏」我防空識別區,換換思維,何妨將這項舉動當作兩岸不言自明的聯合軍演?中共軍機軍艦時時出訪台海,我海空軍及防空部隊,時時應變,這樣的實戰經驗難得,比起漢光演習的紅軍、藍軍要逼真多了!
    中共各類軍機軍艦訪台頻率、數量越多,國軍實戰磨練累積越多,知己知彼,練成鋼鐵部隊的機會也越大!
    對手,往往是最好的教練!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