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台塑第三代也在藝術界,軋上一腳!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哈佛大學畢業的楊元寧於9月17日下午在台北印象畫廊,以《回家Coming Home》為題,舉辦她個人在台灣的第一次個展,冠蓋雲集。
    楊元寧是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外孫女,父親楊定一,曾是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科大等三校董事長。母親王瑞華,則是目前台塑集團副總裁,企業豪門之後,海外深造,學業事業有成後,轉換跑道,軋入藝術創作,格外引起關注。
    今年87歲的「台塑三娘」王李寶珠,深以外孫女Lena的表現為榮,一改過去深居簡出的習慣,昨天下午,她早早抵達展場,仔細品賞牆上每一幅作品,開幕典禮時,就坐在第一排正中央,彷彿驗收金孫女的成果般,時時面帶微笑,甚至竪起大姆指。
    台塑集團現任總裁王文淵,家族成員王貴雲、王雪清,王瑞瑜等,都抽空列席,雖然王家人低調成性,婉拒上台致詞,但各個都把滿意、榮耀,全寫在臉上。
    楊元寧爸爸楊定一,人在美國,媽媽王瑞華17日一身米白洋裝,穿梭在現場,招呼客人,看起來非常纎細瘦小,與她身扛台塑集團副總裁的重責大任,很難作聯想。然而,母以女為貴,她拿著手機不斷幫女兒拍照錄影,留下美好紀錄。
    王瑞華接受訪談時說,人生不是只有事業、產業,樂見孩子們選擇自己的人生路。王瑞華眼中的Lena,是位追求完美的人,女兒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決定轉換跑道當畫家,追尋她的藝術夢想,她和家人都樂觀其成。
    王瑞華還有兩個兒子,都是畢業於MIT,一位從事機械,另一位是電機,目前都各自發展,與台塑的事業,沒有直接關聯。
    17日午后台北市仁愛路四段的街道隅角上,出現排隊長龍,大門口花團錦簇。這是疫情以來,極少見的畫廊熱鬧開幕場面。台塑集團深厚人脈,展露無遺,從高雄北上的漢來飯店創辦人侯西峰、政壇大老關中夫婦、陳泰然夫婦、林高煌董事長、資深導演劉家昌、知名建築師劉培森、投資界大亨胡定吾夫人郭惠文女士。
    展出的75幅作品中,截至傍晚,已有近8成作品,貼了完售小紅點,強勁買氣,與一般畫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印象畫廊老闆歐賢政說,楊元寧作品,色彩相當討喜,主題的多元,可親性極高,再加上,年紀輕輕的她,早慧懂事,一心只為分享藝術的愛,完全比照美國新人行程,把價格壓得低低的,讓收藏她作品的人,沒有壓力,深得長輩喜歡,大家相互推介,呼朋引伴。
    擔任該展覽的策展人歐展榮,對於楊元寧把精神理念具體化的詮釋能力,非常推崇,他在多次與藝術家的溝通過程中,非常強烈感受到Lena追求完美的性格,這樣的個性,非常適合當藝術家,放眼浩瀚藝海,本是個漫長旅程,Lena一定是全力以赴的,他寄予厚望。
    果然,陳永泰、吳寶田、林高煌、王源林、劉家昌、陳娩能、杜麗萍、龔金源、方國強⋯,都赫然入列,成為Lena背後的有力收藏群,各個都是社會知名人士,他們愛屋及烏,勇於提擕後進,一直以來,不斷透過收藏作品,來表達對楊元寧慧詰與才氣的肯定。
    1988年出生的楊元寧,除了家世背景特殊之外,她個人的表現,成績斐然,特立獨行,建樹多元。例如,她以22歲就拿到哈佛學位,出版過多本著作,包括18歲的《大地醫生》等7本童書,20歲的《哈佛心體驗》、26歲的《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寧之旅》。同時,她更以174公分的修長身材,線條,參與時尚走秀,被公認是台塑集團第三代當中,跨域經營與發展有成的出色臉譜。
    一向很會念書的楊元寧,大學期間,連續4年都拿到John Harvard獎學金,然而,她在取得哈佛大學文學士後,並沒有和她的父執輩一樣,繼續往研究所方向前進,反而直接投入職場,體驗職場上的殺戮與競爭。
    工作、生存與物質收入之外,生命中還存在那些價值與意涵,夜闌人靜時,楊元寧不斷自問自省,逐漸地,內在有股聲音呼喚著她,讓她辭去工作,回到以彩筆抒發心緒的創作路子,把潛藏在她身上的精神性概念具體化。
    楊元寧從9歲開始學習畫畫,以坊間才藝班入門,學習基本技巧,透過閲讀與書寫,她比別人體會到更多的跨域空間,找到更寬廣的揮灑空間,尤其,不同於藝術學院派的拘謹嚴肅,她並不特別講究構圖、比例、肌理、色彩學等,反而以自己內在聲音為師,天馬行空,展現更多元的作品風格,而斑燦鮮明的彩繪世界,成為她33歲飛揚生命的直接代言。
    取名為《回家Coming Home》,一語雙關,一是回到台灣血緣關係與親情期待的家,另一則是回到她自己幽微深邃的冥想空間,深挖細掘浩瀚的性靈世界。楊元寧試圖從回到外婆殷殷期盼的家,再叩接Cosmos的廣袤未來。
    也許是因為楊元寧比常人幸運,從小就接受父親楊定一,朗誦古文的訓練。朗誦古文時對兒童腦波的開挖狀態,與靜坐時一樣,使腦波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鐳射光波,深層的紓壓與冥想,讓大腦發揮創意,在楊元寧幼嫰心靈中,透過朗讀經典,除了好玩之外,在那些文字好像有了生命,一路積累下來,彷彿與古聖先哲可以直接對話。
    楊元寧平時愛作瑜珈,她在釋放壓力的同時,也藉由瑜珈調整心緒,提升專注力與自信心。
    自從2016年參加中國江西省華泉藝文畫廊《朦朧的回憶》展出,2018年在波士頓《轉變—第22屆波士頓藝術展》,台灣的這個展覧,算是第三度分享,本在去年秋天,但受到疫情影響,後延迄今。
    這回展出,鎖定三個主題,分別是《愛與包容》、《勇往直前》、《破繭而出》,楊元寧自稱是近十年療癒旅程的三個階段。海闊天空的創思與自信,躍然紙上,而她透過冥想的自我意識,灌穿全場,在印象畫廊的明亮空間裡,更收畫龍點睛之效。
    「生命都有進求快樂的本能,當社會價值觀,是建立在進求物質成就的短暫快樂,人們隨波逐流。心靈的枯竭與疲憊,讓我重新檢視生命的意義,我還擇逆流而上回到真實的自我,我回家了!」楊元寧在畫展現場,一再重申這樣的思維。她希望大家從作品中,找到光、找到愛。有了愛與包容,才能勇往直前,更思謀破繭而出的機會,讓生命生生不息。
    劉家昌說,他在道教聖地江西龍虎山華泉小村,打造藝術聚落,楊元寧的藝術人脈,成為最大幫手,為他找來全世界30多位優秀藝術家,呈現了極高的展覽品質,楊元寧的作品與前輩藝術家同台演出,不但不遜色,也創下最具親和力的被收藏紀錄。
    一路購藏過楊元寧數十幅作品的熱心阿姨陳娩能,直誇她作品是老少咸宜,人見人愛,非常容易分享給她的周遭朋友,讓她越收越來勁。
    劉培森建築師非常肯定楊元寧,願意傾聽自己內心聲音,忠於自己興趣的選擇,她的繪畫,正是她初心、她的想望,以及她的快樂泉源。年輕人這麼清楚自己要什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非常不容易。
    北藝大廖仁義教授、師大蘇憲法教授,昨天也出席開幕會,不約而同讚賞楊元寧非學院派的創作手法,讓藝術世界的呈現,更豐富多元,在主流學術之外,還有更多開枝散葉的可能性。
    這個展覧,從9月18日到10月10日,只有3個多星期,是非常另類的短期展覽,疫情中高彩度的呈現,確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