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程富陽專欄】當美國撤出20年的阿富汗戰場,國際的緊張局勢並沒因此緩解;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所遭遇「新北方聯盟」組織的抗塔部隊,仍與新政府對峙於阿境北部山區的「潘傑希爾峽谷」;一時,不但在軍事上難獲和平的協議,在政治上恐怕亦將淪國際各方角力的試金石,凸顯美國雖自阿富汗撤軍,但阿富汗的和平曙光,仍還有一段漫長之路要走。
而美國拜登政府自阿富汗倉猝撤軍所引起舉世的負面爭議,竟企圖藉操弄國際軍備競賽以挽回美國霸權的國際顏面,其最明顯的作為,當然就是美國繼建立美、英、澳、印四方安全會談(QUAD)的區域戰略合作之後,於9月15日又拉了英國與澳大利亞,共同宣布將成立一個新的印太安全聯盟「AUKUS」;澳國甚至不惜得罪法國,片面撕毀之前與法國合作的傳統潛艇採購協議,而轉向別抱美國琵琶;而美國除同意積極協助澳國開發核動力潛艇外,更進一步允諾將在該國設立常駐兵力基地;此舉,顯而易見,是把澳大利亞當成其在亞太地區對抗中國大陸的前哨站。
這些軍事聯盟的舉動,當然引起國際各方熱議,尤其中國大陸更透過其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針對這個新聯盟表示:「各國不應建立針對或損害第三方利益的排他性集團,他們應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然而,美國顯然欲藉此舉昭告世界,美國在撤離阿富汗之後,將選擇以強化區域聯盟的方式,來維護其持續擁有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美國這個信號,正顯示華盛頓在未來對中國的路線,將採取更強硬的手段與堅定的立場;這不由不讓我們回想上個世紀九0年代的雷根政府時期,他運用的手段,就是把前蘇聯拖入軍備競賽的深淵,不但讓美俄冷戰趨向高峰,也是美國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讓蘇聯帝國解體的原因。
事實上,目前中國大陸之所以在科研與基建方面能大幅度超越美國,正是中國在軍事上的投資,仍只佔有美國的30%;因此,美國正千方設法讓中國大陸步入前蘇聯的因投資軍武過熱,而減緩整體經濟發展的後塵。
而美國因目前美元仍居國際強勢貨幣,其盡可用美債支撐他的國防用度,但大陸的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及「亞投行」均尚未完全成熟達標之前,顯然無法以過度的軍事擴張來應對美國;這也是中國在美軍撤離阿富汗後,對塔利班的頻頻招手仍持謹慎態度,及屢次公開宣布無意與美國搞軍備競賽的主要原因。
但美國的殺手鐧,顯然不止在印太地區大搞聯盟以制中,尤其兩岸的臺灣問題,更是其拿來操弄美國利益的槓桿;美國當然清楚臺灣主權這個問題,是中國大陸絕不會棄守的底線;因此,拜登政府一方面信誓旦旦,在白宮發表將尊重大陸所設下的「一中原則」紅線;一方面卻又鼓動歐盟立陶宛與臺灣正式互設代表處,以測試中共的反應,並讓臺灣的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兩人,得以齊赴美國洽談將「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昇為「臺灣代表處」的名銜問題。
美國這手對臺「兩手策略」的牌局,顯然是把二戰期間老羅斯福總統的「棒子與蘿蔔」策略,拿來在「美中博弈」裡重新開局;不過,人家美國這是純為自身利益所設定的策略,但臺灣當局顯然只看到「蘿蔔」而看不到「棒子」,除了全盤接受美國勒索式的軍售買賣外,還喜滋滋的以為美國會鐵桿支持「臺獨路線」,只能說是「錯把馮京當馬凉」了。
事實上,等到美國真的承認臺灣主權地位,則意謂著「美中博弈」已面臨破局的臨界點,也必是美國欲迫使中共對臺灣採取軍事行動的契機;屆時,美國自然樂得以大批武器支援臺灣,讓中共在以武力奪取臺灣的進程中付出慘重代價;而那時美國對中國大陸武統臺灣的承認與否?也將成為美國待價而沽的「袖裡乾坤」,而臺灣所等待的,可能就只是一場戰爭的浩劫,與「一國一制」的最終結局。
當近期,以揭發「水門案」聞名的華盛頓郵報副主編伍華德(Bob Woodward)和另一名政治記者寇斯達(Robert Costa),在即將出版的《危急》(Peril)新書中爆料,轉述在川普執政時期的最後幾個月裡,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曾兩次擔心川普的行為可能會引發與中國的戰爭,因此採取緊急行動以避免武裝衝突。
無論是美國川普式的不惜發動軍武「熱戰」,還是拜登式掀起區域聯盟式的「冷戰」,都可預見美國在2028年以前,仍將由這兩種戰略思維與中國大陸相互對峙與較量,而無論是誰當政,臺灣亦都不免陷入楚人「荊山之玉」的困境。
如何透視及尋找在現實國際現像背後,臺灣所能接受的最大利基?也許,這籌碼應由臺灣自己仔細思量與應對,而非把臺灣一切生存籌碼交付美國,由其任意在美國利益的考量下下注,來得安全與可靠吧!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世界地圖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