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打造台灣文化show case,覓尋最時潮的國際接軌項目,作為空總C-Lab的未來路線,落實真正實驗與培育成效。
文化部長李永得首度表達對空總C-Lab的期待,他說,在寸土寸金的首都蛋黃中心,一種是台灣文化當中非常頂級的展示案例,另一種為国際潮流,才夠格進駐。
至於台灣文化需要什麼?什麼是台灣文化當中的頂級圖騰,還有現階段國際趨勢又是什麼,李永得部長要文化部帶領相關單位,以嚴謹負責態度,作田野調查與研究。
這是李永得部長自去(2020)年5月接掌文化部以來,第一次對空總C-Lab表示看法,意味著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忖時度勢,提出的結論,也是未來推動新方向。
彈性因應 沒有「蕭規曹隨」問題
外界喜歡把李永得部長與前任鄭麗君部長作比較,經常會以為「蕭規曹隨」的框架,叩問「鄭麗君規」,「李永得隨不隨」,讓他倍感困擾。
早在今年4月間,文化部曾草擬一份空總C-Lab公建計劃,從111年到113年會計年度中(即2022年至2024年),提出規模為新台幣16億元的預算書,其中10億元為硬體建物整修與拆除預算,另6億元為軟體營運所需。
案子一送進行政院,際遇十分坎坷,國發會率先對該項計劃的規模,表示反對,硬體預算直接從10億元,攔腰砍為4.6億元,砍幅達5成4;軟體預的3年6億元預算,更砍到剩5400萬元,砍幅更逾9成,只保留作最基本的淸潔、保全、人事與維護費用而已。
公建計劃預算腰斬命運,許多人怪罪文化部團隊爭取不利,或者影射李永得部長對空總C-Lab不再熱衷。
文化部團隊一路覺得委屈,C-Lab處境確實不樂觀,但文化部沒有放棄希望,持續以最大的努力,匍匐前進,一方面,加強凝聚共識,同時也向行政院力爭。
公建計劃受挫 持續爭取支持
本(2021)年度,空總營運預算為新台幣1.5億元左右,經費來源,主要是文化部補助,包括文化部文創司1.2億元,以及文化部國際交流司2900萬元。很明顯國發會自去年度開始,已不再依舊例給予經費補助。
於今年4月26日出任生美基金會執行長的謝翠玉,重申空總舊址C-Lab今年度工作重點為,全力推動當代藝術實驗平台、科技媒體實驗平台,同時鏈結國內外文化生態系,同時加強行銷推廣,目前擁有46位專職人員。
李永得沒有迴避行政院不夠支持C-Lab的話題,公建計劃預算,從2018年改組生活美學基金會,接掌C-Lab開始,從4千萬,1.15億餘元,到2020年的高峯近1.97億元,然後,嘎然而止,2022年提出的預算草案,編列1.2億元公建計劃,另文化部補助近3千萬元,一切還等待最後的審議。
李永得對於爭取公建計劃預算,與國發會攻防,他感觸很深。自己多次參觀C-Lab,聲響實驗室,但他說不出動人故事,作為說服行政院支援的說帖。
押重寶聲響實驗室 任重道遠
「台灣聲響實驗室」是C-Lab園區,最引以自豪的發展之一,鄭麗君前部長親飛巴黎,拜會法國IRCAM(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執行長法蘭克・馬德內(Frank Medlener),留下善緣。
之後,文化部次長级領導們也相繼赴法,考察該項聲響機構,順利與法國IRACM合作成立「台灣聲響實驗室」,雙方展開了人才互訪、共製、研發及展演等交流。
2019年完工的「台灣聲響實驗室」擁有國內第一座沈浸式聲音劇場空間、裝設49.4聲道喇叭陣列、支援實驗性創作與劇場表演,可容納75人之活動座位。除致力於聲響科技發展與藝術文化之結合,也以務實的科學研究觀點,推動臺灣聲響藝術發展。
因此,「台灣聲響實驗室」展現了多元重要性,例如:
1、提供音樂/聲響技術與創作的實驗平台,沉浸式展演將是一個趨勢,實驗室將優化聲音展現樣貌及增拓人的聆聽感知經驗,聲音元素在各類創作,無所不在舉凡電影、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動漫、數位遊戲、流行音樂創作、未來立體影音串流產業均可運用。
2、提供相關技術人才不同的發展機會(硬體音響工程、音訊處裡工程、聲音軟體運用研發、立體聲場規劃設計、電腦聲音設計等)讓台灣的科技產業有更多元的發展向度與領域。
3、未來影音、線上串流產業、聆聽載具研發重要的一環。
這樣的佈局,對於未來可以坐收多項成果,包括:
1、沉浸式展演是一不可或缺的實體感知場域,無論是在美術館、劇院、電影院、博物館或戶外演出活動等都被國際廣泛運用,世界重要館舍的技術運用均已經實踐並持續提升。
2、未來的時代將更沉溺於虛擬世界,虛擬影音的呈現與感受將充斥整個生活,聲響實驗室將培養一群以新軟體工具創作、編寫的音樂聲音作品及製作讓各種虛擬世界的音樂聲音變化更多層次與立體感,隨著影像VR、AR、XR等等各種發展,聲音同樣需發展出它的立體性及方向性,這需要同步發展。
3、除了能善用各種新興軟體創造新的音樂聲音作品結構,倘能促發自行研發出新的技術、軟體程式等均可帶來技術面的商轉能力契機。
但不可否認,目前困難重重,台灣當代音樂創作與賞析能力已經落後,技術人才也還未真正足夠人力投入,需要從教育推廣做起,整合跨部會資源(科技部、文化部)讓不同專業人才共創、健全這合作平台,光靠文化部將不足以推動。
其次,台灣以科技島自居,但以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數位藝術等說詞投入的資源其實少之可憐,相關領域發展如同科技產業研發是十分燒錢,無論各類新技術、創作人才培育、器材設備、軟硬體運用、實驗測試均是龐大支出。
目前國家並無完整性的規劃與投入,尤其是人才無系統性培育養成,要推科技藝術、科技媒體創作,均是需團隊作戰,每項技能均有其專精亟需分工協作完成,集結不同領域的人來共創,主事者未能展現建構出完善生態系的企圖,每每以計畫方式完成結案了事,並未能以長遠規劃眼光格局對待。
如果「台灣聲響實驗室」中止喊卡,會有那些後遺症!?
根據分析,與法國IRCAM的合作是難得的機會,除了吸取經驗亦可透過合作與國際連結、露出,IRCAM除與法國各相關學術研究、藝文單位機構有密切合作,亦與德國、奧地利、美國等重要館舍、藝術節活動合作、連結,該機構隸屬國家級單位,屬於法國龐帝度中心體系,若無法順利完成合作除讓國際理解看清台灣無能力持續發展這具有未來性的科技創新發展,恐也影響持續與龐畢度保持友好互動的關係,國際合作交流非一蹴可及,除須縝密謹慎維繫關係,其中亦充滿政治現實,惟法國仍十分著重藝術創作的自由度與實力,台灣是透過近年積極推動下有當代藝術的亮眼合作互動(2017至2019密集亮相)經多時努力累積達成此合作關係,不宜輕易放棄喊停。
國際強鄰 虎視眈眈 沒有退路
反觀國際大環境,上海相關單位已積極與法國IRCAM合作互動,中國近年無論資金、人力均大量投入,人才培訓、創作製作均大手筆投入,台灣在此時發展是恰當時機,但需更大量投入資源與人力,否則各種共創成果將停留於傳統模式,讓年輕一代無嘗試新創體驗式作品的機會與能力。
特別是,技術一日千里,台灣如果再晚個5年,就如同過去一世代,美感教育更需長時間積累養成,這3年台灣聲響實驗室的成立,已經吸引各界的關注與討論,無論是在音樂、聲音創作,也嫁接帶動了視覺錄像、戲劇舞蹈、流行音樂、音響工程、音場空間性、等相關運用合作與討論,中止喊卡僅會對台灣未來科技藝術、媒體科技發展造成缺陷,更因此失去國際重要的連結脈絡。
李永得部長昨天調侃說,他多次去參觀C-Lab聲響實驗室,完全沒有共鳴,更談不上感動,在面對行政院國發會的公建案預算審查,他實在「沒有辦法講出感動人的完整故事」,去說服與會人員。
他說,也許外界會簡化問題,認為他因為不喜歡聲響科技,所以才沒有感動。曾經3度進入C-Lab聲響實驗室的參觀的直覺,他彷彿看不到發展利基。
「我們的實驗室聚焦在聲音修復,這是簡單科技,就只是代工層級。」
李永得解釋,他個人預期中的聲響實驗室,首先是開發全新的聲音,其次,是把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透過聲響科技,變成聽得到。他同時洋洋灑灑列出對聲響與科技的相關看法與細節,說明他在這個領域,並不全然陌生。
VR 與 TeamLab 是未來方向
更具體的說,李永得部長認為虛擬實境(VR)與沈浸式的數位呈現,像TeamLab,是聲響實驗室的發展重點。國內的新媒體美術館等如雨後春筍,聲響實驗室,高度被期待,可以成為真正創意輸出與人才培訓的搖籃,他寄予厚望。
對於C-Lab大力宣傳的Creator,李永得也表示他的看法,3年的時間,已經累積60位以上的人才,他問,不要說60位,只要提得出2位名字,證明他們受栽培的成果,或即將有的成果,但似乎事與願違,並沒有出現能夠讓外界朗朗上口的對象。
另外對於C-Lab的議題選擇,李永得略有感慨。去(2020)年空總C-Lab曾進行了「空總共筆」的研究與記憶徵集計劃,深入考掘該基地在「空軍總司令部」時代,較少被述說的記憶,即空總白色恐佈事件。
那是C-Lab與國家人權博物館,以及透過「Creators」計劃進駐C-Lab的研究員林傳凱合作,出版了空總白色檔案考上下冊。
該項研究,成為韓國第13屆光州雙年展的邀請理由,空總舊址C-Lab以《雙迴聲》為題,參加因疫情延期至今年舉辦的雙年展,《雙迴聲》高規格地與瑞士Pasquart Kunsthaus Centre d’art並列為大會的「主題館計畫」(Pavilion Project),於2月26日至5月9日展出,頗受關注。
空總不義遺址 全面文資重審
光州雙年展以追求普世人權精神,C-Lab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攜手合作,將綠島人權藝術季的王鼎曄、林羿綺、許家維與安魂工作隊等藝術家的作品,重新製作並移地光州展出。
不同時空事件中,所指涉的迴聲殘響,在展覽空間中,打造出漸進式的沉浸體驗。C-Lab頗自豪地認為,《雙迴聲》是站在時代邊緣之上,打開感官,用身體跟意識匍匐前行,從意識邊緣,撐開一片發人深省的迴旋空間;而藝術家們以創作回應歷史敘事,讓每一次閱讀歷史的重新迴身,都重重敲響我們意識的回聲。
然而,正因為這部作品針對白色恐怖與歷史悲劇等狀態,作出反思,正好挑逗了台北市文資單位的敏感神經。頗讓外界好奇的是,今年1月25日,為何重新為空總舊址,重新舉辦審查大會,針對空總舊址中的40棟建築,嚴厲二度再檢視,該園區中,古蹟從原來1棟,增為2棟,歷史建築由10棟變成15棟,不具文資的29棟,只剩下23棟。
這麼一來,古蹟加歷史建築的總面積,達4.3公頃,佔總園區7.15中的2/3,而且悉數靠近仁愛路與建國南路的前段,換句話說,偌大空總舊址,前段值錢的地段,通通成為動彈不得的文資保護區塊,只剩下後段的2.85公頃可用。這些不具文資的建築,又包含了海砂屋,必須拆除。
李永得對於這樣的「不義遺址」認定,頗感無奈,而始作俑者,竟是C-Lab的合作研究案,何科技前衞與藝術之有,彷彿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空總園區土地所有權,原是軍方的,目前已100%劃歸國有土地,由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接管。文化部只是執行代辦角色,代理國有財產署向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提出使用變更,全案由文化部已委託規劃單位規劃中,並送件到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都發局進行協商,可望於近期排上議程。
台北市政府是都市計劃的的主管機關,對於台北市區蛋黃精華地段,強力要求文化部作「回饋」。然而,多年來,「回饋」內容總是談不攏。
文教園區 免回饋 條件談不攏
目前文化部打的如意算盤是希望比照「台北市音圖中心」,劃成文教用地,享受「免回饋」待遇,並希望於明(2022)年完成都市計劃變更。
「台北市音圖中心」是指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舊址,與空總舊址,只是咫尺之隔,現已準備對外進行第二次發包。來自建築業界的雜音傳出,「這麼大而且重要的都市計劃變更案子,完全沒有走「民眾溝通」的程序,在審查過程中並不樂觀。
兼任台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的李靜慧董事長則提出另外角度,強調文化部已和市府都發局溝通過了,等審查會通過後,才會召開與民眾溝通的公聽會,空總C-Lab與周邊的7位里長,維持很好互動關係,爭取里民支持,應該不成問題。
民眾溝通的可能挑戰之外,免回饋企圖,空總C-Lab的推展內容,是否跟「台北市音圖中心」的內涵一樣,符合「中央與地方共享的文化事業」認知,因而享有免回饋條件,這可能還要再觀察。
熟悉建築行業的人士觀察透露,要達成免回饋下的地目變更,需要注意些眉角(做事竅門)。目前問題空總舊址的癥結卡在,「作的人,不會做,審的人,不在乎」,意思是說,文化部執行者似乎不怎麼知道,該如何讓免回饋變更的希望成真,而台北市政府也無意主動協助。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任期,只剩1年4個月,是否必須拖過明年底才有運籌帷幄的空間,引人遐思。
公園中的實驗埸 還以市民綠空間
也是台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的交通陽明大學龔書章教授,曾對空總空間在都市定位作建言,他認為,「大公園中的實驗埸」,是最合適的定位,實驗場一樣有攝影棚、製造工廠、這些設備是好用、有系統的、有變動性隨時間發展的,主體放回創作者,而非展演空間。
園區建築物之外,完全是開放性公共空間,可供民眾佇足徜徉,言下之意是,空總具備紐約中央公園的市民期待,寬闊的開放空間,就和鄰近的大安森林公園一樣,作為公園使用,以收敦親睦鄰之效,讓民眾有感。
今年4、5月間,李靜慧次長,曾與新上任的文化部文創發展司長江清松,一起拜會行政院政委唐鳳,雙方就文化部對空總舊址的發展構想,交換意見。當時唐鳳政委建議文化部把發展腳步放慢下來,不要先決定空總舊址的開發或使用形態,也就是說,僅就文化資產作低度整理即可。唐鳳政委的意見,代表著行政院否決文化部空總C-Lab公建計劃的基本思考邏輯。
李永得部長也預感了空總舊址的開發急不來,他要求C-Lab團隊,研究一下園區開放使用上的親和力,從居民早晚到園區作運動,假日讓親子與年輕人徜徉台北市蛋黃綠地上。
由於空總舊址C-Lab地點的精華,外界對於該園區的發展看法,簡直是天馬行空,經常把文化藝術的期待,通通希望在該園區落實。李永得幽默地說,好像文化部目前掌理的範圍都在其中。
但事實是不可能,扣除文資審議的保留空間,佔了2/3,剩下的1/3還有許多問題,必須從中飾選,找尋最合適的,與目前的定位相融的。
李永得透露,文化部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許多項目,不必一定放空總舊址,台灣各地還有非常多閒置場域可以替代。
空總開發外溢項目 考慮礁溪明德訓練班
他舉例,日前曾到宜蘭拜會田中央黃聲遠建築師,路過礁溪明德訓練班改建案,該空間目前已整建完成,非常適合作為藝文活動發展場域。
有關礁溪明德訓練班改建案,原屬國防部,是目前礁溪市區高度開發中,唯一保留的綠空間,於2018年交由宜蘭縣政府代管,一期整建工程已完畢,尚未正式對外開放。
李永得希望把藝文發展,拉高視野層級,用全國的佈局與思考而不是悉數推往空總舊址。
李靜慧次長也強調,身為國內文化界的最高行政機關,心繫著首善之區的台北市都市開發,以及國家整體發展,希望為社會找到一個適合的面貌,以當代藝術,落實多元創新,堅守藝文平台。
展望未來,李靜慧說,文化部積極推動空總C-Lab作為文化基地的初衷沒有改變,不管是作為創意實驗場,或者其他發展的可能性,始終持抱著開放、彈性態度,只是希望留住該大塊面土地,作為藝文使用,嘉惠大眾。
李靜慧透露,今年4、5月間,她曾與新上任的文化部文創發展司長江清松,一起拜會唐鳳政委,雙方就文化部對空總舊址的發展構想,交換意見。當時唐鳳政委建議文化部把發展腳步放慢下來,不要先決定空總舊址的開發形態,也就是說,僅就文化資產作低度整理即可。
唐鳳政委曾經在空總舊址保留一個「創新中心」,對空總舊址的運作,相當了解。唐鳳政委的意見,可能代表行政院對於文化部空總舊址C-Lab公建計劃的基本態度。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