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地理尋奇!艋舺縣丞始終在新莊

【愛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說起艋舺,大家都知道就是現在的萬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莊曾經是艋舺的中心,最起碼,是行政中心。

現在的艋舺是台北市萬華區,新莊則是新北市新莊區,兩區中間還隔著三重區與板橋區。不過在歷史上,新莊曾經是北台灣的發展中心,早在清朝康熙25年、西元1686年,目前位於新莊街上的慈祐宮已經成立,這也是新莊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廟宇通常是居民的生活中心,由此可見當時新莊街就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

到了乾隆15 年、西元1761年,新莊街正式成為整個淡北的行政中心。乾隆年間新莊已經人文薈萃,在乾隆22 年、西元1757,目前位於中正路的地藏庵(大眾廟)已經建成。由於當時來新莊開墾的粵籍客家人頗多,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目前位於新莊街的廣福宮(三山國王廟)也落成了(見照片)。

乾隆54 年、西元1789年,正式設置新莊縣丞,到了嘉慶14年、西元1809年,新莊縣丞改名艋舺縣丞,仍駐新莊。這個更名,反映出隨著河道淤積,原本新莊的港口功能逐漸被艋舺取代,「一府、二鹿、三新莊」也變成了「一府、二鹿、三艋舺」。

儘管新莊的中心地位已經漸漸被取代,但是艋舺縣丞卻一直都在新莊而不是艋舺,在咸豐年間艋舺縣丞署還兩度因為族群械鬥而被焚毀,一直到清朝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因為設置台北府,才裁撤艋舺縣丞。

艋舺縣丞前後存在了66年,加上前身新莊縣丞20年,總共存在了86年。其中最特別的就是,艋舺縣丞一直位於新莊而不是艋舺。

 

 

本報導部分內容出處為賴祥蔚教授之初稿,謝謝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