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七七名將宋哲元 沒等到抗戰勝利

【愛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今天是「七七事變」84週年,在1937年7月7日的晚上,當時佔據東北多年的日本軍隊包圍了北平外城外的蘆溝橋,隔天雙方交火,掀起了八年中日戰爭的序幕。

七月七日當天晚上,駐紮在豐臺的日本軍隊移向北平進行夜間軍事演習,並以搜尋失蹤士兵為由,要求進城搜查,被拒絕後就包圍了盧溝橋,隔天展開炮擊,是為「七七事變」。

當時國軍駐軍的29軍軍長是宋哲元(見照片左)在蔣中正委員長的指揮下展開還擊。自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東北以來,國軍一直忍辱負重,至1937年才展開反擊。此役之後,宋哲元廣為全國民眾認識。

宋哲元後來一直是中日戰爭的前線將領,他的部隊除了開出抗日戰爭的第一槍之外,也創造了大刀隊完敗日軍的空前勝利。

1933年3月承德失守,宋哲元派軍緊急增援喜峰口,該軍的趙登禹、王治邦旅在3月11日出動大刀隊,夜襲喜峰口外潘家口的日軍,3月12日凌晨全殲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此次大獲全勝,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激勵了全國的抗戰精神,再度讓29軍軍長宋哲元揚名海內外。

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山東省樂陵縣,幼貧,1907年十三歲考入北洋陸軍的武備學堂,一生戎馬。原本是北洋軍閥之中直系將領馮玉祥的愛將,名列「五虎將」。馮玉祥1926年帶領所部集體加入國民黨,但是在1929年起多次起兵倒戈反抗國民政府都失敗。

1930年蔣中正指派張學良收編馮玉祥舊部,宋哲元部在1931年被整編為東北軍第29軍,宋哲元擔任軍長。

「七七事變」後,宋哲元率領第29軍同日軍多次激戰,失利後退出北平,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的總司令,繼續抗日作戰;1938年升任第一戰區副總司令。

在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宋哲元將軍,未能親眼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他在1940年3月因為肝病辭職,4月5日病逝,國民政府追授一級陸軍上將。

宋哲元的夫人常淑青為滿族,後來定居台灣,1966年病逝。

宋哲元夫婦生育一男六女,兒子後來在美國當外交官,六女獲得博士學位;外孫唐德良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