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最近在中東地區發生的兩件大事,皆透露出在該區指點江山逾70年的美國,將遭到無可避免的衝擊與勢微。
頭一件是堪稱美國在中東的鐵桿兄弟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6月14日終於讓出了他在以色列叱吒風雲12年的總理寶座,而讓國內第四次國會選舉中,獲得議員席次並非最多的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得以聯合其它8個政黨,突擊似的組閣成功,讓已在國際間縱橫捭闔數十載的納坦雅胡,不免陡興一股「將軍竟遭下馬,徒令豎子成名?」的感慨。
但歷史本來就是殘酷的,當視納坦雅胡最為「麻吉」的美國前總統川普,未能在2020年的大選中贏得勝利,納氏只能押寶式的藉掀起一場「以巴衝突」,以作為國內各黨派支持其「組閣」的賭注;可惜,美國新總統拜登另有盤算,對其於5月底針對加薩的軍事行動,卻無形破壞美國正要爭取伊朗重返「伊核協議」的算盤,只能賞他一頂「莽撞行事」的帽子戴。
而納坦雅胡對哈瑪斯施以精準的飛彈攻擊,讓加薩地區成千上百的巴勒斯坦婦女幼童被染紅了鮮血,正給了幾十年來在以國保持不與任何右派政黨組閣的「左派阿拉伯聯盟」,提供了一個只要排除納坦雅胡主政,與任何其它政黨結盟皆可的絕佳理由,這也讓納坦雅胡本欲再藉第五次國會選舉以圖謀組閣機會的想法,頓時幻滅;最終只能被迫交出總理位置,回去繼續擔任國內最大反對黨利庫德集團的領導人,再另謀思他個人的東山再起。
當然,針對此次以色列藉攻擊加薩哈瑪斯,除了納坦雅胡為爭取國內對巴勒斯坦採強硬路線政黨的支持外,也是藉此「敲山震虎」式的軍事行動,提醒美國千萬不要再重返「伊核協議談判」,讓以色列陷入伊朗可能擁核的噩夢;但美國為了爭取在「美中博弈」間,逐漸傾向中國大陸的伊朗,只能改弦更張,以「昨非今是」的姿態重啟「伊核協議談判」,希望能阻斷中國藉伊朗勢力而在中東坐大;但此舉卻讓以色列所有右翼政黨都大感不滿,這也是自貝內特確定拿下總理寶座後,以色列仍對加薩哈瑪斯持續施以軍事行動的原因。
而發生的第二件大事,係美國原想藉重啟「伊核協議談判」,以爭取伊朗跟中國保持距離,並恢復跟美國合作的契機,但卻隨著6月18日伊朗總統大選的最後結局而宣告渺茫。
因為,此次由伊朗最高權力宗教領袖哈米尼所欽定的原7位合格候選人,幾乎是清一色的反美聯盟,而最終由強硬的「戰鬥教士聯盟」候選人前司法部長萊希(Ebrahim Raisi),以高達61.9%的得票率輕易完勝溫和派候選人原中央銀行行長的赫瑪提,更讓美國企圖用「拉伊制中」的計謀難以得逞。
事實上,在1989年接替何梅尼成為伊朗最高領袖的哈米尼,原也是一個溫和派的宗教領袖,這也是他在2013年提名傾向親美西方世界的魯哈尼,並得以令其連任8年伊朗總統的重要因素;但美國凡事以「美國優先」考量,把伊朗玩弄於他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戰略之中;從為爭取以色列及沙烏地阿拉伯的支持,而不斷藉核武問題對伊朗施予經濟制裁;好不容易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於2015年,促成伊朗與中美英俄德法諸國達成了「伊核協議」,為美伊合作踏近了一步距離。
但美國川普於2017年ㄧ上任後,不但逕自宣布退出這項協議,且對伊朗採取更嚴厲的全面經濟制裁,並於2020年下令在巴格達發動空襲,擊斃伊朗第二號人物蘇萊曼尼將軍;而正是美國這種「霸權傲慢」的心態與行徑,終讓美伊關係陷入泥淖而難以自拔。
而拜登上台後,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原也是採取「川歸拜隨」的路線,對伊朗採取強硬立場;無奈面對東方崛起的中國,讓美國只能思考重新拉起美伊合作戰線,以應付「 東風吹,戰鼓擂,誰也不怕誰」的東方龍;但此舉卻反而陷入了「以色列不爽,伊朗不信,中國不服」的困境中,隨著伊朗新總統的上任,拜登重新倡議的「伊核協議談判」,仍然充滿變數。
美國在中東地區,是否真的已陷入「囚徒困境」的國際戰略窘境之中,也許還尚待觀察;但顯然美國昔日在中東地區的一呼百應,已不再復現;而美國在中東地緣戰略的「跛腳效應」,也隱然已經浮現;美國想在中東地區呼風喚雨的時代,勢將一去難返;而這現象對目前在遠東地區,猶拉著美國不放手的台灣,不知能否激起幾分的省思?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世界地圖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