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獨倚闌。拋開正統史觀,南唐自有熠熠光采。可惜李後主是看不到的〉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李後主跪在「明德樓」前,白衣,素袍,向宋太祖歸降時,他內心肯定百感交集。他應該明白,他今生今世,再也回不去了。他想過以後的歷史,怎麼寫他嗎?
無能之君。敗國之君。亡國之君。而且,還不能「以死殉國」!他只能揣想,莫過於此吧!但《舊五代史》很狠。
直接把十國裡,凡稱帝的,都貶為「僭偽列傳」,南唐當然逃不了。列傳只能是大臣嬪妃,連諸侯都不算。
《新五代史》稍稍客氣,但也僅以「世家」定位。《舊五代史》南唐列傳,只寫到李昪、李璟,沒有李後主!李後主被寫進宋史裡。《新五代史》寫到李後主,但入宋的部分不寫。
換句話說,就不把你李後主完整放進南唐就是了。為何新舊五代史,會如此定位?這要從中國史家的傳統去了解。也不能忽視,傳統王朝興替,慣見的「正統情結」。其實,這是非常糟糕的史觀,使得我們後人,不易認識歷史脈絡中,真正的效果。
宋朝,或說北宋,是趙匡胤借「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當上皇帝的。
因而,他的政權正當性,是繼承北方中原的政權更替。於是,唐朝滅亡後,在中原相繼更迭的北方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便被視為正統。
而在五代之外,其他存在的政權,則被視為僭越,或地方割據。但事實上呢?
五代十國的紛亂,主戰場就在北方中原。五代的國祚,最短命的,是後漢,三年多,換了兩個君主。最長命的,是後梁,十七年,四個皇帝。
試想,這麼快改朝換代,怎麼可能談建樹?
何況,五代的王位之爭,常常是血腥暴力,骨肉相殘,貴族朝不保夕,大臣人心惶惶,百姓生靈塗炭,哪還談得上,什麼人文建設,經濟民生呢。
反倒是,像南唐這樣的小朝廷,前後維持了近四十年。只經歷三位皇帝。而且,沒有繼承權的大亂鬥。因而,政權確實是相對穩定很多。
加上,南唐三位國君,都重視文教,珍藏圖書,蒐羅書畫,建立教坊,網羅畫師。於是一時之間,南唐成了文化重鎮。成了北方戰亂下,人們往南逃難,或尋求苟安的園地。
宋朝雖然最終滅了南唐,可是,汴京皇城,裡頭留下多少「文化資產」,是來自南唐,來自南方呢?五代政權輪替,「君王唯兵強馬壯者得之」,幾乎沒什麼帝王,是有高度文化修養的。
可是,南唐恰恰相反。
南唐從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到後主李煜,三人都擅長書法。尤其中主李璟,更是對兒子李煜教導有方,使得李後主的書法,有相當造詣。
書畫一家,連帶的,李後主的畫,在宋代就常被書畫名家,如米芾,不時論及,而且皇宮裡收藏有李後主的畫。
更別說,由於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南唐三位國主對藝文的雅好,促成當時逃避中原戰禍的文人雅士,紛紛往南唐投奔,亦促成了南唐文化土壤的迅速堆疊。
大周皇后的補闕〈霓裳羽衣曲〉,畫師顧閎中的繪畫〈韓熙載夜宴圖〉,中主後主留下的《南唐二主詞》,都是南唐高雅文化,從上而下的證明。
北宋滅亡南唐後,把南唐書庫的收藏搬進汴京皇城,成為宋太祖驕傲的展示,以及,南唐建立的畫院,培養的畫師,被帶至汴京,為日後的北宋繪畫,墊下根基,等等,莫不說明了,南唐的存在價值,並不能以國家消滅,等同視之。
宋朝,看似繼承北方政權的更迭,實則,它的文化基業,很大一部分,是從南唐移植而來。我們看歷史,如果跟著所謂正統史觀走,不但狹隘,甚且往往就看不到,歷史真實的移動軌跡了。
然而,南唐最後的階段,坐困愁城,愁眉不展的李後主,也許已經預料了未來的命運,但他幾乎沒有辦法去改變。韓熙載已經過逝了,他想要寄望的大臣,無一能堪大用。
甚至啊~連他心愛的弟弟,封為鄭王的十二弟,李從善,被他派去汴京朝貢,竟然都讓宋太祖扣留為人質!這是擺明的羞辱,但他能怎樣呢?
他苦苦哀求,竟換來北方政權的冷眼以對!這豈不是很大的警訊嗎?來日不多了。
文獻記載,李後主與他的弟弟們感情很好,完全不是五代十國裡常見的父子相殘,兄弟鬩牆,爭權奪利。李從善被留置北方後,李後主宣布宮內罷宴,多日悶悶不樂。
鬱悶中,他寫下了〈阮郎歸〉:「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落花狼藉酒闌珊,笙歌醉夢間。珮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前半闕是講,雖然日子依舊,但在笙歌酒席之間,卻完全失去了歡愉的心情,因為,心愛的弟弟回不來了。後半闕則說,一切都失去了原來的面貌,陷入孤獨愁苦的樣態。只能一個人倚靠欄杆望向黃昏夕陽,念著親愛的弟弟。
北方強權,步步進逼。戰,毫無實力可戰。和,只換來更多屈辱。這位南唐國主,只能終日悲憤。
後主的弟弟被留置汴京當人質,他的弟妃屢屢向他哭訴。但李後主能怎麼辦呢?他連江山都岌岌可危了,他還能怎麼救他弟弟呢?
最終,每次當他弟妃又來哭訴時,他就悄悄躲開。既避免尷尬,也避免自己的無能被公然踐踏。直到,他的弟妃憂忿而卒。李後主在南唐最後的幾年,日子應該也不好過。
長年對北方強權的納貢稱臣,捐輸換取短暫的和平,早已讓南唐的財政枯竭,民間物價高漲,但李後主毫無積極作為。
還好,他不是橫徵暴斂,生性殘暴的君王,因此,到他失國殞命於汴京時,南方故國的民眾,對他仍有懷念的感情。
這也許,可以稍稍慰藉他的亡魂吧!
「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欄。」皇帝做到這等落寞,真是不堪啊~然而,李後主的悲慘,還在後頭。
作者為知名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