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從性騷擾談畏怒症

照片來源 Michael on flickr


現在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性騷擾,一般的印象就是公車之狼或XX之狼,其實無論性別都可能遭受這類的侵犯。有些人面對別人的侵犯能夠立即做出適當的反應來保護自己,脫離被冒犯的狀態。或許生氣喝斥、用行動制止、離開現場或請求協助,然而對有些人卻無法適切的保護自己,似乎只能默默忍耐,希望噩夢趕快結束。事後又會無助地哭泣或很自責與感到羞愧,更氣自己當時為何不能狠狠地賞他一個耳光。

 

為何如此呢?很可能在被冒犯的當下啟動了當事人的過去驚嚇與受傷的經驗,例如被大人嚴厲責打的記憶,所以整個人陷入無助與不知所促所措的驚嚇狀態,好像當機了,失去回應的能力。

 

其實這樣的無力回應冒犯並非只在被性騷擾如此,而是反映他在面臨不合理或強勢的對待時的一種反應模式,習慣忍下來、怕衝突、輕易讓步、放棄自己立場。還有一個最大特徵就是無法生氣,一般人會生氣的情況他卻無法生氣,經常用委屈地哭來代替生氣,我把這樣的現象稱為「畏怒症」。畏怒者並非沒有生氣,而是被更大的恐懼堵住,深埋在心裡底層。畏怒者並非不夠勇敢而是困在過去的受傷經驗中,一般而言,他們常有童年被大人的暴怒嚇過,不管是自己被責打或是目睹家人被責打、重大的暴力衝突,日後都可能很害怕他人和自己的強烈情緒。由於經歷了憤怒與暴力的恐怖事件,頭腦無意識地關閉了自己生氣的機制,唯恐可怖的記憶被喚起,於是情緒的流動被重大創傷卡住,失去一般面對危機的立即性與自發性,於是在該生氣的情況卻無法理直氣壯地拒絕,該捍衛界限時卻感覺動彈不得、腦袋一片空白,落入任人宰割乃至被人予取予求的困境。

 

畏怒者面對權威或強勢者會不自覺害怕與退卻,經常擔心別人會生氣而過度委屈自己配合別人,有時自己明明被占便宜還會替對方找理由來讓緩和自己的不平,這些累積的本該向外的怒氣轉而針對自己,氣自己沒用、好欺負-----。自責的結果就是沮喪與無動力,更怕面對那段挫敗的關係,只好硬著頭皮,提起意志力來勉強自己面對對方,同時也累積更多的無力感與委屈,這些能量有可能會因為某件小事而爆發,長時間儲存的苦痛瞬間全面失控,很可能他也被自己的這樣歇斯底里嚇到,身邊的人更可能責怪她反應過度,所以自己也會自責與更加不信任自己的情緒,又更加的克制與累積負面情緒直到爆發,反覆地惡性循環而不自知。

 

畏怒者需要學習認識與體驗自身的情緒,感受到不被尊重等一些不愉快時,要練習可以不責怪地說出感受,面對衝突時,能夠帶著覺察,即使感到恐懼也可以把生氣或不同意見說出來,極有可能在這樣做的同時會感覺腦袋空白、全身顫抖,也能夠明白,這是過去的創傷藉由眼前這件事來讓我鬆開,我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那麼伴隨著顫抖、反胃之後,就會感到更放鬆,也更有力量。神奇的是,當畏怒者可以回拒不當的對待時,這些事自然就不重要,也較少出現了。當然有時過去創傷太大,無法藉由簡單練習而改變,仍然需要專業的協助。




李宗燁老師

台大心研所畢          喜歡陪他人說故事與探索生命,從中享受發現的樂趣及改變的喜悅。

現任:東吳學輔中心兼任輔導員

曾任:大學講師、銘傳學輔中心兼任輔導員、觀音線志工督導、實踐學輔中心兼任輔導員

著作:走出乖小孩的受苦迷宮、生命史學

部落格: http://trongyeh.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