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左化鵬專欄】多年以前,辦公室附近新開了一家「吉野家」日式餐廳,我和同事前往嚐鮮,看到菜單上大多是「某某丼」和「某某丼」,我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點餐。尤其是從未見過「丼」字,更不知如何發音。
店家說,此字唸「洞」,於是我們試點了一客牛丼,端上桌來,原來就是普通的蓋飯,也就是一碗白飯,舖上一層牛肉薄片,淋上些醬汁,另附贈一碗味噌湯,和一小碟醃漬過的薑絲,吃起來也還算美味可口。
後來又光顧了幾次,也嘗試點了其他的丼,終於搞明白,原來「亲子丼」的亲就是雞肉,子是雞蛋;「天丼」是炸好的天婦羅(魚或蝦),再加上蔬菜和茄子,並淋上醬汁;「胜丼」是炸豬排蓋飯,由於「胜」通「勝」字,學子考試前和相撲選手比賽前,都會吃此丼,以討個吉利;最貴的就是「鰻魚丼」,日本男人相信吃「鰻魚丼」能補充精力,當然貴一點又何妨。
糊裡糊塗吃了多年的「洞」,直到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丼」是中國的古字,不唸「洞」,讀音「膽」,我一查字典果真如此。
「丼」的形狀,像是有塊石子投入井中,我以為唸「咚」更貼切。不論怎麼唸,其實都無所謂,能吃到嘴才是王道。
這讓我想起台灣的庶民美食「焢肉飯」,和日式的「丼」一樣,不同的是,白飯加上一大塊滷製後的五花肉,再配上一碟酸菜,和一碗米粉湯或虱目魚湯。
古早味的焢肉飯,有媽媽的味道,又被稱為厝邊的美食,有許多歸國華僑,才踏上國門,就迫不及待的要吃一碗焢肉飯,一解鄉愁。
一般人都約定成俗,將焢肉飯的焢讀音成「控」,其實字典裡「焢」唸「烘」,焢,是火氣大的意思。
也有店家的招牌寫成「爌肉飯」,「爌」唸「礦」,爌,是光明的意思。都和焢肉飯,名實不符。我以為改成「炕」較為妥適。
也只不過是吃個「牛丼」和「焢肉飯」,我在這裡囉哩囉嗦了半天。西諺説:「玫瑰花改了名字,聞起來仍是香的」。唸錯了名字不打緊,只要吃起來對味就好。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