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蔡詩萍》民國的迷走 台灣的崛起之三

〈殷海光亦曾迷走過,但他一醒悟,則成時代幽微而強悍的光!〉
    民國的迷走,在台灣碰撞出火花,初期,最值得一提的例子,可能是殷海光了!他曾經迷走過,但他也為了民主,而獻身了。
    我去過殷海光故居好幾次。在已經全然民主化的現在,他的故居顯得清冷。我最近去的一次,旁邊不遠的「大院子」人聲鼎沸,讓這個日治時期的海軍招待所,得而復生。
    反而,一座紀念台灣在威權時代,用於以筆,以思想對威權體制。做做強烈對抗的一代自由主義宗師,他的故居乏人問津!
    這對比,可能也說明了民主政治的某種世俗性,一旦你享有它,便不自覺的認為它,民主,沒什麼了不起了!但,對一個渴望民主的,鬱悶的年代呢?民主,則神聖,而值得為它獻身。
    民國的迷走,是現實衝撞理想。民國不應該專制,但傳統中國的包袱太沉重。權力人物仍欠缺徹底的現代性。因而,民國就迷走於民主與專制的矛盾中。
    連蔣廷黻這樣的英美教育系統出身的自由派學者,最終都囿於愛國主義,在民主與獨裁的辯論中,傾向於支持所謂的集權主義。
    可想而知,民主共和,在民國初始,有多艱辛了。但民國仍是追求自由民主共和的。於是,在現實上,威權領導仍須時不時的,必須因應來自民主的呼籲與挑戰。
    相對的,共產主義,共產黨,沒這包袱。他們打從頭,便不容許西方民主的存在可能。頂多,只允許黨內的民主集中制。只允許黨外的民主政黨,民主人士當門面。
    於是,民主政治,在國民黨統治的大陸時期,由於國民黨無法貫徹專制集權,而讓民主有夾縫可生存。而中共充分利用這矛盾,最終聯合左翼,聯合反對國民黨集權的民主人士,統一戰線,擊潰國民黨,統一中國大陸,完全落實一黨專政。
    從此民主,遠離了中國。
    國民黨敗退台灣,當然還是想集權,然而,現實的條件是,「自由中國」的門面,比以往更為關鍵,因為,不如此,不能爭取美國的支持,不能號召華人世界的認同。
    但,權力的迷人,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豈容他人叫囂?!於是,迷走的民國,再次上演蔣介石在台灣的個人獨裁。
    但,歷史的弔詭在於,這個即不是「很自由」,又不是「很中國」的台灣島嶼上,卻由於來自中國大陸的一批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感時憂國的,認為「不民主無以救民國」。
    而同時,一批從日治時期,反抗異族統治,追求台灣人自治當家的台灣知識份子,也認為「不民主無以團結台灣」。
    這兩股力量,鼓動了《自由中國》雜誌的誕生。殷海光的特別是,他也曾跟著民國一起迷走。
    抗戰期間,他崇拜蔣介石,接受法西斯式的權力理念,唯有民族救星能救中國。他甚至進了《中央日報》當主筆,右批自由主義,左批共產主義。但,來到台灣之後,他在台大哲學系教書。國民黨丟掉中國這件歷史大事件。
    站在國民黨的角度看,站在蔣介石的立場看,無疑是美國出賣國民黨,無疑是人民被共產黨欺騙。
    我們若從歷史從來都不是單一因素所促成的多元史觀來看,國民黨,蔣介石的解釋,無疑都太簡化問題的複雜度,更糟糕的是,也刻意規避了,國民黨本身的腐敗,蔣介石個人的氣度狹小,見識不足。
    殷海光不愧還是教邏輯的專業,是哲學家羅素的信徒,他當然能從時局中看出國民黨的集權心態。他當然也能從分析中,看出個人崇拜的語彙裡,非常不合邏輯的成分。
    他於是,從迷走中醒悟了。沒有民主,不足以救民國。沒有多元,自由,開放的政治社會環境,「自由中國」,亦即台灣,也沒有跟中國大陸的共產黨,一較長短的條件。
    這個覺悟,非常重要。台灣與大陸,真正的差別,最終就是「體制」的差別。扭捏作態的蔣介石,知道這差別的重要,但他做不到。
    殷海光知道這差別的關鍵,但他只是一介書生,他只能以身相許於他相信的理念。最終,他被囚禁於他的宿舍,最終他鬱鬱以終,宿舍成故居。但,他的從迷走中,幡然醒悟的故事,為之後,昂然挺立的台灣民主,留下了火種。
    我這一輩,很多人,是在青春期,找他的文選集,讀台灣的未來。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