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75年以來,大部分的國家不再經歷大規模的戰爭,人類歷史上算是經過少有的長時間和平。
沒有戰爭,沒有衝突,意謂某種程度上社會階級地位相對穩固,加上全球化時代熱絡的經濟活動,表面上階級的對立減少了,但是貧富不均的情形加重了,階級不再流動。
我們看一下臺灣的例子。防疫中心副總指揮張上淳醫師的兩個兒子都是醫師,還是臺大醫科的高材畢業生。但是這還不算,他們家族三代有8位醫師。
立法委員、政治家族的勢力則更大了,數都數不完。然後,各個中小企業,也是家族事業佔大宗。連藝人的事業、工作室現在也家族化。爸爸傳兒子,媽媽傳女兒,族繁不及備載。為什麼這樣?這些年,臺灣社會討生活並不容易,討好一點生活很難,要置產或是自創企業更難。當然,造成某種程度上,好的事業最好自己永遠霸著,傳給兒子女兒是最好的選擇。
推波助瀾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大因素是教育不再公平,取得知識技藝的機會、方式不再公平,階級不再流動,既得利益者把持享受金字塔頂端的生活。
為什麼是教育?想想,較有社經地位的家庭對子女最重視的是什麼?是的。就是教育。良好的教育幫助人取得知識技藝外,同時也給人有足夠的眼界與觀點,有能力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生活以及職業。
30年前,臺灣基本上教育制度被政治集權控制,先不講壞處,好處是:這個制度大致上對所有人都公平。教科書的內容,某種程度上傳授知識非常詳盡,書價極廉。窮人家的孩子,如果苦讀課本,還是有機會透過考試,取得進入好學校學習,取得較高社經地位的機會。
現在的情形呢?教科書除參考書之外,一大堆的習作、評量。還有專門的理化實驗教材。國內的教材不算,還有國外的教材。五花八門的科展、設計展;工作實習、見習。試問:弱勢族群的孩子,有沒有機會參加這些課程;有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教材?捫心自問,弱勢族群在臺灣很少嗎?
為什麼三千年過去,多數華人敬重孔老夫子。不就是因為他的有教無類嗎?他將原本是貴族階級的受教權,轉到多數人,有心向學的人都可以學習。為什麼孔老夫子要這樣做?他一定認識到有水準較高的人民,可以帶動有水準的官員,可以影響王公,讓社會國家更好。這不是嗎?整部論語多次提到受教育的重要,也提點大家該學什麼,怎麼學,學完做什麼。
看看臺灣,看看美國,看看西方社會。這75年來,受好的教育相對變成奢侈的事。上位族群不再願意放較多名額機會給多數人,運用制度改革、學費調漲,造成對多數人而言,好的教育變成沈重負擔。臺灣現在的孩子,要申請進入一流大學所準備的資料,比三流大學研究生寫的論文品質還高。上位族群所參加的國際競賽、外語能力測驗的次數、經驗,比弱勢族群到百貨公司商場的次數還多。最可怕的是:這些社經地位高的人現在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事業。他不再讓人染指他的版圖,他累積財富的方式,永遠是別人的百倍甚至千倍,更過份的是:弱勢族群連有洞見不公平的能力、能有經營主政的見識、能起身反擊的機會都沒有。弱勢族群淪為每日為三餐餬口,每日被人迫促,每天被人嫌不努力,連男女交往生孩子都最好在企業控管下的地方宿舍進行,因為這些族群只配在某固定時間地方進行這種生物行為。集體化的管理,連上班遲到的機會也不會有。這不只是軍事化管理,這是改良版的集中營。
看看這個當今民進黨執政的團隊,他們每天引導年輕人做什麼?引導多數人做什麼?引導年輕人對抗中年人、老人,說他們佔著利益。告訴我們中共、中國多可怕,他們將要併吞我們。是的。是的。我沒說中共政權是好東西,但是現在臺灣最重要要改變、要突破、要進步的是什麼?大家薪水變低比不上歐美列強、日韓新加坡的原因是什麼?多數人知道嗎?嘿嘿!恐怕大家不知道!當階級不再流動,壓力對立累積,最後仍是我們不樂見的流血革命,以及不斷的衝突。
作者鼎震繼為博士、「蹇解篇」專欄作家。
蹇、解,為易經卦象。蹇為前有阻礙、阻難。既有阻難不通之處,當然需要「解」決。取易經兩卦象,以示目前國家社會所遭逢的困境,應如何解決之道。
鼎、震二字,依易經,鼎,合眾人之力;震,震聾發聵。國家大事,需要大家合作關心,以震聾發聵、監督政府。
圖表取自主計總處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