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國珍》18歲「小壯丁」成長記之十九

    《詩經》裡有一篇〈澤陂〉描寫:「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在那水塘邊兒上,長有蒲草和荷花。有位美男子,我愛他愛得沒奈何!為他兩眼睜睜睡不著覺,涕淚汪汪流成河。」
    清代學者方玉潤擺脫傳統經學觀念,著作《詩經原始》重新詮釋這首詩是「傷所思之不見也」。民初學者聞一多也認為詩中語境明顯是女子口吻,而且是柔怯且任情的女性意態。
    而我,則是寄託思念小壯丁的心情於〈澤陂〉這首古詩。
    十八年來,只有小壯丁十歲到十二歲這兩年因為家庭變故而母子分離,即使我們沒有住在一起,也是天天晚上九點準時通電話,每次我的開場白都是:「今天學校好不好玩!」
    他是個感情內斂的男孩,但是我總能從他細微的回應中感受到他的心情起伏。那時候,小壯丁做任何事情都會大聲呼喚:「媽媽看我」。
    打從他唸幼稚園開始,只要被小壯丁聽到我稱讚其他男孩,他都會立刻拉著我的手,問:「媽媽,我呢?我做得好不好,我畫的圖好不好看,我跑得快不快⋯⋯」毫不掩飾他的忌妒心。
    有次我出國參加論壇,早早向小壯丁報備清楚行程,但是,就在出發前一天,這孩子在晚上九點半(該睡著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連串的訊息,寫著:「媽媽晚安」「你甚麼時候出國」「我的第六感覺得有點不吉利」「當然還是祝你出國平安順利」「快快回來喔」「一路順風」「有點緊張」然後就是一連串的可愛貼圖。直到將近十點,還在LINE訊息裡寫著「讀了回一下」。
    我的作息正常,和小壯丁幾乎在同樣的時間就寢,睡前看到小壯丁一連串的訊息,立刻明白這是十一歲男孩子的愛,天真,直接,卻又意識到莫名的害羞而使用一堆貼圖掩飾,不由得讓人發噱與憐惜,也分外珍惜他在小學生階段最後的真情演出。
    時光荏苒,小壯丁悠哉悠哉地成長到了高中。有次我忘記帶鑰匙無法進家門,只得向他求救。這時候的長大的「小壯丁」變成這樣回覆:「媽」「冷靜」「我人在大直」「我現在馬上回去」。
    我們以前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跟著小壯丁的學期制行進。也就是說,除了寒暑假之外,日常作息都是按照上學放學的規律而形成一種常態。
    當他唸幼稚園到小學階段,我每天早晨起床做早餐,看著他吃完,然後牽著他的手送進校門。
    國中以後開始鍛鍊他自己搭車上學,但是我一定會比小壯丁提早十分鐘起床,親吻他並親自送他出門。
    這樣的規律,到了他唸大學去遠地住校,霎時打破過去十八年的生理時鐘。讀中國文學的人幾乎都把《紅樓夢》奉為床頭書,這個經典最主要的概念就是「相遇是偶然,分離是必然」。
    尤其我又是個文字工作者,字裡行間都在描述世間百態,雖不敢說人情練達,卻也離世事洞察不遠矣。
    小壯丁是我的心上肉,我愛他勝過愛自己。他小時候經常生病,三天兩頭發高燒,我除了天天帶他去醫院掛急診別無他法,當時,我許願他能身體健康,即使要用我的命去抵他的命也隨時歡迎;如果這樣想太天真,那麼,我祈求惡鬼折磨我也不要傷害那個小生命,無論用什麼方法凌虐我、踐踏我,就算是要我蹲在街上吃狗大便這樣難堪的事,為了小壯丁,我都願意做!
    我所深愛的小壯丁,從出生時只有3.5公斤,根本不超過一隻成年波斯貓的體型,一天一天長大成人。
    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雪在《解構愛情》書中提到「所有靈長類的寶寶出生時都發育不全,其程度從猴子到猿類到人類依序遞增。
    科學家估計,在嬰兒大腦達到和成人一樣的七百立方公分腦容量時,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生出極不成熟而無助的寶寶。」因為無助,更需要愛護。我從那時候就陪伴在他身邊,每一天,我的愛比24小時還要多出24小時。全心全意。
    但是我也很明白,我不可能永遠24小時守護他。小壯丁有一天會長成自己的大人,而且,他必須要學會保護自己,因為白髮人總是比他早一步離開。
    從小壯丁剛剛懂事時,我就不斷灌輸他一個觀念,那就是總有一天他必須學會單飛。小壯丁學業成績尚可,但是我在英文這個部分特別用心,經常在家和他說上幾句英文,讓他漸漸熟悉。
    他小時候拿著iPad玩,只要是聽到講英文的視頻,我都讓他盡情欣賞,除了聽到英文髒話太多時會出面干預,其他時間都放手讓他探索。
    或許也因此讓小壯丁不會害怕英語和西方文化,甚至培養出不錯的英文聽力。我們從來沒有花錢補習英文,但是小壯丁在大學指考的英文分數達到頂標還超過兩分,學測英聽也是A級。
    等到他準備考大學時,我時常跟他提起大學裡有出國交換學生的機制,鼓勵他努力考上好大學,也比較有機會爭取名額出國做交換生。將來如果可以放洋,以歐洲為首選,因為美國是個高度資本主義國家,我私心不願意小壯丁太年輕就被洗腦價值觀。
    歐洲人文薈萃,德國、比利時、荷蘭、英國都是不錯的選擇。等到這些歷練完善了,22歲大學畢業後再規劃去美國念MBA,這時才是真正的鍍金與挑戰,也因此,大學GPA(學業成績平均點數)將會決定小壯丁的未來。而這份藍圖的形成,是「成也小壯丁,敗也小壯丁」,一切都要靠他自己。
    其實這些與小壯丁分享的生涯規劃,都是我私心向《伊索寓言》裡借用來誘惑驢子往前走的胡蘿蔔。
    小壯丁個性隨興,從小就是「散仙」,他不是個學霸型的孩子,念教科書這件事始終挑戰他的耐性,不過,小壯丁至少還喜歡上學,這讓我覺得還有機會微調他的人生志向。
    中國古老的智慧書《中庸》裡有許多箴言,其中我覺得最有道理的就是「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大意是說,想要效法最棒的典範或偶像,往往再努力也只能達到一半的程度。若是只向中等人學習,那麼最後恐怕落得雞腸鼠肚的狹隘。
    這就是為什麼我刻意給小壯丁擘劃一個讓他覺得有機會的願景,努力讓他懷抱夢想,而且是個適合他發展潛能與性向的未來。
    我從來沒有要求小壯丁考試第一名,但是我希望他有志氣,如果還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也較容易對有興趣的事情產生好奇心而願意接受挑戰,就不會有時間去懷憂喪志。
    我的那根胡蘿蔔,就是勾引他學習慾望的誘餌,一個人(或一隻驢子)只有在產生慾望的時候才能激勵企圖心,鞭策自己向前行。
    貼心的小壯丁也曾經問過我:「媽媽,我們有錢去美國讀研究所嗎?」
    「別擔心,那是四年以後的事,我們還有時間努力。」我總是這樣回答他。
    當我和留法的哲學博士陸達誠神父聊到這份為孩子打造的藍圖時,陸神父哀憫地看著我,問:「你知道孩子如果出國以後,很可能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我回答:「我知道。但是為了他好,我不能把他一直留在身邊。」
    過去十八年,我從緊緊擁抱著小壯丁到逐漸鬆開雙臂,及至現在學習放手,是一個母親純粹的愛情,如同哲學家Joseph Campbell所說:「如果那是一顆溫柔的心,愛便誕生了」。
    但是,以愛之名,又有多少罪惡藏匿於其中,尤其是人性中的利己本能與佔有欲。耶穌會士韋沐天所著《恐懼離開,愛就進來了》裡面有一段話描述得很深刻:「在默觀之途中,煉獄是沉浸在燒毀我們的自私之愛中。
    其實我們常沉浸在那愛中,但有時我們雖被愛火滲透卻未知曉,仍依附在自己的自私和身分感中,那便是地獄。」
    我不願意讓這份母愛成為小壯丁的地獄。於是我必須目視他逐漸遠行,縱然我的心在淌血。到他方住校,只是開始。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