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左化鵬/失落的大肚王國

    感謝好友王智榮博士,分享夜遊大肚山的風景照片。這一幀幀照片,彷彿帶領我穿越時光隧道。
    我依稀見到白晝之王甘仔轄阿拉米,和尼德蘭(舊稱荷蘭)軍隊,在大肚山下簽訂城下之盟,依稀見到明鄭劉國軒將領在沙轆(沙鹿)進行大屠殺。
    如今大肚山下萬家燈火,明滅的燈光,己照不見逝去的歲月。
    王博士曾任第十軍團第五後指部政戰主任,曾在此督導備戰,他指出大肚山是戰略制高點,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可箝制台中、彰化、員林等周邊地區。
    就在這個地區,三百多年前曾有一個「大肚王國」,尼德蘭人稱其為「米達赫王國」。他是由原住民平埔族所組成的跨部落聯盟,首都在大肚社(台中大肚區一帶),極盛時期,領域範圍南到鹿港北至桃園。
    尼德蘭人佔領了台灣的南部,對中部的大肚王國不敢小覷。雙方壁壘分明,大肚王國白晝之王甘仔轄阿拉米,不准紅眉毛綠眼睛的尼德蘭人踏越雷池一步,也不准他們宣揚基督教義。
    後來,紅毛番尼德蘭人只好繞道走水路,前往鷄籠(基隆)和平島,一舉摧毀另一個紅毛番西班牙人所建立的城堡。
    回程時,趁其不備,回馬一槍,偷襲了大肚王國。甘仔轄阿拉米不敵尼德蘭人的槍炮,只好被迫簽下城下之盟,但直到尼德蘭人退出福爾摩沙,大肚王國仍維持半獨立狀態。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尼德蘭人走了,鄭成功的明鄭大軍來了,為實現兵農合一的屯墾政策,和大肚王國搶奪土地,屨起衝突,雙方爭戰不斷,其中一役,劉國軒率兵在沙轆(沙鹿)的屠殺最為慘烈,血流成河,整個沙鹿只剩六名活口,史稱沙轆社之役。
    其後,大肚王國始終劫難不斷。康熙年間,幾度派兵鎮壓,大批的平埔族人光著腳丫,赤足千里,逃到南投埔里。一七三二年,大肚王國灰飛煙滅,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名詞。
    今天,只要見到地名有番和社的都是昔日大肚王國的領域範圍。有很多原住民的地名,在清治時期,和日據時期,都已改名。
    如清水昔稱牛罵頭,豐原昔稱葫蘆墩,霧峰昔稱阿罩霧,龍井昔稱水裡社,彰化昔稱半線,和美昔稱卡里善,芳苑昔稱番仔挖,埤頭昔稱番仔埔,秀水昔稱臭水,花壇昔稱茄苳腳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有唐山公,無唐山嬤」。後來,這些平埔族人,大多融入了唐山來的漢人的血統。只要看到有人家祭祀時,為恐先人不悅,案頭上沒有番石榴(芭樂)、蕃茄、蕃麥(玉米)、蕃薯(地瓜)等有番字的祭品,就可見一二,若請他們抽血檢驗,DNA中大抵都有平埔族血統。
    也有人説,他們的小手臂靠近手腕處,會有一道橫紋,雙足小腳趾,指甲會呈剝裂形狀,另有一說,他們特別容易痛風,不知此是否無稽之談。
    山風習習。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王智榮博士,正背負著雙手,看著彩霞滿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吟哦聲中,山下依舊是滾滾紅塵,濁水溪依舊嗚咽,百年風雲,彈指一瞬間。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