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大陸的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稚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經10日調查後,甘肅省委、省政府調查組今天(20日)晚間發布通報,披露案件為園方廚師長期使用「不可食用」含鉛顏料製作糕點所致,已造成247人血鉛超標。調查亦揭露多名地方教育、衛生、檢驗部門人員失職失察,部分涉案人員已被立案偵辦。官方承諾將嚴肅問責,並對受影響兒童展開長期醫療干預。
非法使用含鉛顏料入食 廚師明知故犯長達一年
根據調查,自2024年5月起,褐石培心幼稚園廚師賀某霞等人,受園長朱某琳指示,為使園方餐點外觀鮮艷、吸引家長,先後兩次從網絡平台購買標註「不可食用」的黃色、紅色、綠色顏料,累計約3.1公斤。廚師群體在明知成分含鉛、不得入口的情況下,將其混入麵粉中製作糕點。
這些被添加有毒顏料的食物主要為「玉米卷腸包」和「三色紅棗發糕」,平均每月供應6次,發放對象包括在園幼兒與教職工。警方查獲的顏料經權威機構鑑定,黃色樣品鉛含量高達20餘萬毫克/公斤,嚴重超出大陸國家食安標準。對園方食物留樣化驗也顯示鉛含量分別達1340與1052 mg/kg,超標2000多倍。
受害幼兒與教職工共247人 案件範圍擴大但限一園
根據調查,截至目前褐石培心幼稚園共251名在園幼兒與34名教職員完成血鉛檢測,其中247人結果異常,含7月新檢測新增的14人。其他同系幼兒園——渭北園、慈愛園、蒙迪愛園等三所幼兒園經全面抽檢,未發現類似情況。
案發後,地方政府立即對全市學校與幼兒園展開食品安全檢測。褐石園內除糕點外,其他食材、飲用水、餐具、玩具等樣本未見鉛超標,排除了其他食物源與環境源對事件的影響。
園長涉謀利動機 製作宣傳圖文吸引招生
調查顯示,園長朱某琳為增加園所招生吸引力,指示使用有色顏料調製食物,再拍照製作招生視頻與圖文宣傳,透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傳播,吸引家長報名。事發前,朱某琳本人亦有食用,血鉛值檢測結果為169.3 μg/L,超過成人正常值範圍。
該園自2023年底開始擴展招生,尚未取得完整辦學資質,卻在主管部門默許下實際開園一年多,反映地方教育行政監管疏失。
公安立案追責 6人涉刑拘或逮捕 涉事企業亦被查
目前,天水市公安局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對朱某琳、賀某霞等6人立案偵查,其中包括園方投資人李某芳及其他廚房人員。警方指出,涉事人員不僅明知顏料「不得食用」,且在警方介入後曾藏匿剩餘顏料,存在故意掩蓋之嫌。
此外,涉事顏料銷售網店經公安追查確認正在調查之中。相關食品供應商、食材流向亦同步清查中。
事件中引發爭議的還包括地方醫療系統檢測結果不一致、疑似造假情況。通報指出,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在2024年至2025年間共發現7例幼兒血鉛異常,最高達440.14 μg/L,卻未按規定啟動預警或報告,甚至發生兩起數據被修改紀錄(如292.37調為42.37),系統質控機制形同虛設。
此外,甘肅省疾控中心在7月初接手檢測267份樣本時,違反標準操作流程,長時間靜置導致血樣分層,只取血漿層檢測,導致整體數據偏低,嚴重影響後續判斷。省衛健委對此展開調查,已對中心主任、實驗室負責人等7人立案審查。
官方啟動大規模問責 地方政府與多部門多人受處分
此次事件揭露地方政府及多部門長期失管。麥積區教育局允許無證幼兒園運營,未有效監督餐食來源,局長何旭、副局長與多名市場監管與教體系統官員,被指涉嫌收受園方宴請與禮品,已啟動紀律調查。
截至目前,包括天水市政府、市衛健委、省教廳、甘肅省疾控中心與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在內,多位中高階幹部遭到立案或調查問責,總人數已超15人,預計還將持續擴大。
醫療干預全面展開,組建專家團隊跟蹤治療
根據通報,有235名血鉛異常幼兒住院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截至20日,除1人外均已出院。平均血鉛值較入院前下降逾四成。甘肅省會同陝西組建專家組開展後續療養計劃,設置綠色就醫通道、健康檔案與持續干預機制,將提供免費長期檢查與心理輔導。地方政府也承諾建立補償與基金機制,處理後續醫療與家長關切。
專家針對幼兒園周邊空氣、水源、土壤進行溯源調查,結果顯示褐石園周邊環境未見鉛污染。附近1.8公里的白銀有色集團轉運站自2015年後不再從事涉鉛作業,10公里外曾發生鉛中毒的村莊亦與此案無關。北京環境監測總站出具報告指出,各項指標均符合法規標準。
省政府公開致歉 稱將「零容忍」處理此類事件
在通報末尾,甘肅省委、省政府代表向受影響幼兒及其家屬表示誠摯歉意,承諾將此案作為全省整治典型推動改革。政府宣布即日起展開覆蓋全省學校與幼兒園的食品安全與衛生體系檢查,並強化第三方檢測與民眾舉報機制。
通報最後稱,「對於任何涉及兒童健康的安全事件,我們將採取『零容忍』態度,徹查到底,絕不姑息。」
鉛為重金屬,會損害兒童神經系統與腦部發育,輕則注意力障礙、貧血,重則智力受損、聽力退化。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兒童血鉛值應低於50 μg/L,中毒警戒線多設於70–100 μg/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