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育兒的太太跟孩子同時在哭,丈夫應該要先抱(安撫)誰?」答案是:太太。(9成的人都答錯)
一本寫給媽媽的療癒之書,陳彥琪諮商心理師(前臺北市親子館副館長)新書《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8月5日上市!給困在社會「好媽媽」期待下挫折母親的療癒書。
讓台灣媽媽萬箭穿心的話:「那就是你的選擇呀,所以小孩跟阿嬤就比較親呀!」「你不過都在家陪小孩玩,還有什麼不滿足?」「你就是沒有更多時間好好陪孩子,孩子才這樣⋯⋯」
育兒是一場「戰爭」,媽媽需要幫手與協助。媽媽先把自己照顧好,絶對不是不盡責,因為媽媽好,孩子才會好。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團隊作戰,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輕鬆
協助另一半進化成「神隊友」。媽媽千萬別習慣「我來還比較快(好)」,這會造成爸爸覺得「反正也不用我」的惡性循環。
媽媽為自己、為孩子,設下心理界限
在台灣社會,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不但每個人都會看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也急於教你如何當一個媽媽。
允許低潮、不完美;為自己止血與包紮
請不時地觀照自己:哪裡不舒服了?哪裡感到受傷了?或許是來自與原生家庭的糾葛,或許是母職角色的自我內化,請回頭幫自己止血、包紮。
找回自己的名字
你不只是某某媽媽,你更是你自己。即使育兒忙碌不已,也請留時間給自己,那是滋養你自己的時刻,更是你往前走的力量。
特別企劃:媽媽的5個血淚困境,彥琪心理師來解答
一、孩子哭聲震天,老公竟能睡到打呼?老公都不幫忙育兒,怎麼辦?
二、公婆或媽媽對自己的育兒方式有意見,怎麼辦?
三、自己是職業婦女,白天雖然是婆婆幫忙帶,但對孩子充滿罪惡感。工作和育兒有可能兼顧嗎?
四、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黏著自己,媽媽沒有喘息空間⋯⋯
五、被小孩搞到沒耐心,很想打小孩,但孩子的爸卻裝沒事⋯⋯
彥琪心理師想告訴媽媽們:
媽媽請先看到自己的價值,並非建立在付出與犧牲上。沒有什麼教養心法,比媽媽放過自己,更滋養、療癒。別浪費時間在對你的瞭解,只有片面言詞敘述的網友上。
把自己的排序往前移,或是照顧自己的比例增加,與愛著孩子並不衝突。別把另一半原生家庭的責任與問題,都往自己身上攬。
婆媳之間相敬如賓的關係,較為健康。為自己劃下底線,拒絕過度消耗。
養育孩子就像大隊接力,大家要一起完成。好好擁抱自己的陰暗面:媽媽不需要是光明、溫暖的,也值得被愛。
孩子會長大,會有自己的人生,而媽媽也得持續練習過好自己的人生。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