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朝平/用二戰思維,保衛台灣?

    不以人廢言。
    我雖不喜吳怡農,但對於吳怡農指「漢光演習就是最大的表演」,質疑「外島規復作戰」合理性等說詞,我卻有「吾道不孤」之感。
    吳怡農的質疑,好些政論家,紛紛撰文打臉他。政論家認為,台灣不需要兩棲登陸訓練是個謬誤且自我設限的說法,他們舉二戰期間諾曼地登陸,東、南沙島嶼遭敵奪佔皆須陸戰隊登陸突擊規復為例。
    更有一戰略所博士候選人,舉鄭成功、施琅、中法戰爭的法國艦隊司令孤拔轉進澎湖之例,說明攻台必先奪取澎湖,並依此推論,假設澎湖遭中共武力侵犯,澎湖鄉親引領企盼的,定是陸戰隊登陸菊島、傘兵從天而降了。
    姑不論台灣戰略,早已從攻勢轉為守勢,評論者所舉例證,要不是「前清遺事」,便是「二戰故事」,21世紀,萬物聯網的時代,咱們政論家滿腦子的戰略思維還停留在前清與二戰時期,看來,台灣保衛戰,勝利無望矣!
    恕我這退伍40餘年的預官少尉,謙卑地向諸君請教幾個問題。假設澎湖遭共軍「解放」,參謀本部擬派遣陸戰隊和傘兵「登陸規復」,那麼:
    需動員陸戰隊和傘兵官兵各多少?攜帶多少武器與輕重裝備?如何將兵員和武器裝備,從台灣本島運送到澎湖外海?
    需動員多少運兵艦?動員多少登陸艦艇?需動員多少運輸機運送傘兵到目標上空跳傘空降?
    將陸戰隊或傘兵運送到澎湖,需動員多少戰機和艦艇隨行護衛?如何確保空優?
    陸戰隊登陸成功機率多大?傘兵空降遭擊落比例多少?登陸作戰官兵平均傷亡率幾多?
    隨便提問幾個問題,便可知道,所謂「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無用武之地,所謂「登陸規復」,萬萬不可行。
    找個風平浪靜的沙灘,演演戲,騙騙無知國家領導和腦殘政客,勉強可以矇混,真要實地實戰,付諸實施,全屬幻想。不信?
    只要將上述問題,分別「量化」,計算成本效益,便可明白其中深淺。戰爭,是要計算成本效益的。演習如作戰,亦然。坦白說,兩岸兵險,台灣玩不起,也打不動。
    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台灣最佳的戰略是「避戰求和平」,次佳的戰略則是厲行「不對稱戰略」,設法用「最低成本」造成敵方「最大可能的損失」。
    最糟糕的,就是像現在一般,用近一個世紀前的戰略思維,求戰兼備戰,必敗無疑!至於有某自稱經濟學家者,鐵口直斷,說美國絕不會容許中共武統台灣,必要時將亮劍云云。
    且不說100個經濟學家有101個意見,也不說經濟學家究竟能否推斷美國外交戰略,某經濟學家的話若是當真,乾脆,台灣將國防業務外包給美國吧!
    既然美國不會容許中共武統,那麼,國防業務外包給美國,軍備武器肯定最新;軍售範圍涵蓋美軍服役,外包總價肯定划算;實兵演習若有傷亡,肯定是美國大兵;台灣無需軍備,國防部可撤,三軍營區土地可賣,蔡英文肯定可以做國軍官兵的後盾!(蓋,既無國軍官兵,長年空話自然就算數了!)
    按:關於吾道不孤。七七抗戰紀念日當天,我在臉書PO文「願他們的殉職能喚醒政客的良知良能」,原擬標題其實是「廢了陸戰隊吧!」,但膽小,怕網軍來征,改個文青標題。
    其實,我亦知,這年頭,政客哪有良知良能?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取自吳怡農粉絲團。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