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高市長補選策略 公關教父提建議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有「政治公關教父」之稱的戰國策傳播集團董事長吳春城今天在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教授「秒懂即行銷」直播節目中,不僅點出了政治政治公關的「五大戰略」外,更針對八月中的高雄市長補選,為藍綠陣營的選戰策略做了建議;包括陳其邁要在自己低調的主軸「有市長、會做事」及民進黨中央「挺高雄、大邁進」的高調期許中取得一個平衡點,至於國民黨則要開始形塑「標準模範生」的形象建構。

    以高雄市長補選來說,吳春城認為陳其邁參選有兩個公關上的風險需要補強。第一,陳其邁在2018年敗選,韓國瑜被罷免後又重批袍回鍋參選,仍得要建構細膩的參選正當性,不然選民在觀感上仍會覺得怪怪的;特別是罷免投票前,蔡英文下達全黨動員令,將韓罷免掉後,又徵召原本敗給韓的陳出馬參選,會不會讓人覺得陳其邁的重新參選,都是別人在幫你鋪路?況且有些選民是「反韓」,但未必喜歡之前敗選的陳其邁回鍋。

    第二,或許陳其邁也看到了這個風險,所以他的競選主軸是頗低調的「有市長、會做事」,想以做實事來切入選舉進程,避掉選民上述觀感上的問題,但是民進黨徵召他參選卻有展現了無比的企圖心,蔡英文也在徵召記者會結束時帶著黨高層高呼「挺高雄、大邁進」,就是要拿下高雄的感覺,似乎又太過於高調,和陳原本的低調策略反而產生了衝突。吳春城因此建議,民進黨或陳其邁陣營應該在這兩者中取得一個平衡點,選戰打起來才會更順手。

    至於國民黨,吳春城建議就形象來說,國民黨的候選人一定要不斷凸顯「誠信」,畢竟韓國瑜被罷免,是很多市民對韓的誠信產生了質疑;他也認為國民黨想以韓時期的政績「路平」為出發點對比民進黨時代的「天坑」,是較無效的戰略,因為若有效的話,韓也不會以九十多萬票被罷掉。至於國民黨也不用懷憂喪志,在形象經營上應該祭出「標準模範生」的戰略建構,就是要做個稱職的在野黨,監督要有力道、能主導議題,讓人看到你的制衡力道,而非為反對而反對,十四個縣市長的績效也應強化,這兩者和高雄的補選、甚至日後的選舉都是連動的,當民進黨出包的事情愈來愈多,而民眾認為國民黨的制衡角色做的不錯,該滿足民眾需求的部分也到位的話,日後自然會有機會。

    關於公關的整體布局,吳春城也提到,現今的公關一定要以「上位」做思考,亦即要強調戰略規劃及宏觀布局,不僅要熟捻政治脈絡,因為它會影響所有的公關操作,也要對重要的話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公關操作要像「衛星」般的快速掃描和個案有關的人事物,畢竟能建構具高度的戰略格局,能落實細膩的戰術操作,才可達到綜效。而公關人也要掌握策略建構(包括民調)、廣告、新聞議題、活動及網路等「五大戰略」,才能在求新求變的公關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