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蔡登山/傅鐘,它在校園可曾有礙觀瞻?

  我不是臺大的校友,但我卻常常帶著大陸的學人、朋友去臺大瞻仰傅斯年的墓園和傅鐘。最近聽說有人對傅鐘有意見,藉著「轉型正義」在那裡說三道四的。他們似乎對傅校長太不了解了,也對臺大校史太不了解了!
  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正式就職臺大校長,1950年12月20日因腦溢血病逝於省議會議場。他擔任校長實際僅700天,兩年不到的時間。但何以大家提到臺大校長,都只有記起他呢?
  我曾寫過一篇短文結論說:他來臺灣是以亂世餘生的心情,來為臺大拼命做事的。他以老子「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善治國者,無赫赫之名」來比喻辦學。他為臺灣大學殫智竭慮、戮力從公而盡瘁於斯。
  胡適說:「孟真之死,真可痛惜。朋友之中,很少人能比他的天才之高,見事之敏銳,判斷之深刻:他能做第一流的學術研究,同時又有過人的組織能力、辦事能力,這樣合治學治事於一人,最為難得,也最難企及。」可謂蓋棺定論也。
  今天拆傅鐘這件事,不管是假消息,或有人無事生風,或有人心生此念。我覺得都要捫心想想,傅鐘它的意義,及它在校園可曾有礙觀瞻呢?
  試想北大校園都有蔡元培的雕像矗立在未名湖畔,而王國維的碑銘(陳寅恪所寫)就矗立在北京清大校園;而小小的一座傅鐘卻不見容於臺大的校園?這難道不是讀書人之恥嗎?

 

 

作者為文史作者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