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北北基合併議題再起,基北北首長各有意見。
林右昌說,他主張分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不要有直轄市之分,北北基重劃為新的2個或3個城市來思考。他認為,從國土規劃的角度來看,台北市更需要基隆市,而不是基隆市去當人家的「小弟」。
北市府副發言人戴于文表示,柯文哲市長得知林右昌的看法後表示「非常贊同」,也提到柯P認為,現行的都會區域國土計畫、行政區劃確實不健全。
新北市政府發言人蔣志薇說得更「妙」。他說,侯友宜對北北基合併始終樂觀其成,全球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城市人口大多有1千萬人,北台灣人口加起來具備國際城市的規模,要共同合作,才能提升整體競爭力,有利國家發展。
筆者不才,28年前便曾倡議「統一大台北」,回首前塵,再看今日北北基合併之議,不禁悵然。蓋,三位官老爺的意見,皆有盲點。
林右昌主張中央地方二級政府,且無須有直轄市之分,北北基可劃分為二到三個城市。那麼,究竟是重劃為二呢?還是重劃為三呢?重劃為二,總不成讓台北、新北兩市消失,換上基隆的名稱吧?再怎麼說,台北、新北的人口比基隆多上好幾倍,玩公投都玩不過他倆。重劃為三,那麼,三市名稱都保留嗎?既然都保留,基隆當然不會當小弟。既然是重劃,終歸有幾個新北的區和鄉鎮得併入基隆,那麼,誰能確定那些區和鄉鎮就願意屈就基隆之下、當基隆的小弟呢?
林右昌說台北市更需要基隆?這話聽聽便是,當不得真。無論是北基合併,還是北北基合併,這樣的議題,從來只在基隆發酵,沒聽人在雙北提過,誰需要誰,還不清楚嗎?
說白了,林右昌講了半天,根本說不出他的國土規畫方案,他最在意的應該是千萬別讓中央把基隆市長降格為區長了!不過,萬萬一,林右昌蒙「主子」寵召,入閣去了,相信他對國土規劃、北北基重劃等議題,肯定會有不同的想法!畢竟,民進黨的特色就是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
至於台北市副發言人戴于文代表柯P回應林右昌的看法,則是不值一提。根據柯P過往的許多發言紀錄,柯P對很多問題向來是採三不主義--「事前不準備、事發不明說,事後不記得」。再說,曾經兩度參選基隆市長的謝立功,現已是民眾黨的秘書長,也是柯P最倚重的政策顧問,北北基合併一事,「戴」發言人真能「代」替謝立功和柯文哲發言嗎?
新北市蔣志薇的發言若真能代表侯友宜的意見,那麼,容我不客氣地說,侯市長差矣!
誰說「全球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城市人口大多有1千萬人」?德國的法蘭克福,是歐洲重要的航空樞紐,全球重要會展中心之一,也是歐盟中央銀行的所在地。法蘭克福城區人口不到80萬,即使計入大都會的人口,也不過500萬。美國的西雅圖人口也不超過80萬,但西雅圖絕對是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城市。競爭力排名長期在前沿的城市國家新加坡和香港,人口都不到1000萬,誰說有千萬人口就有國際競爭力?
相反的,近十年來人們發現,人口上千萬的大型都會區,如北京、上海、東京、洛杉磯、紐約,不但耗費較多的自然資源,也會衍生出更多的環境、醫療、犯罪、警政、交通、心理衛生等令人頭痛的問題。從城鄉規劃的角度看,Small is beautiful反倒是當代的主流呢!
照新北市的說法,最「妙」之處便在於台灣2300萬人口,為了南北平衡,都要有國際競爭力,那麼,台灣豈不是應該以濁水溪為界,重劃為台北、高雄兩大都會區了?或許,還可以實施「一國兩市」,「一國兩制」,南北競爭,共創雙贏?
時代在變,觀念在變,科技在變。在全球化走到轉捩點的此時此刻,像基隆這樣擁有37萬人口的小城市,恰恰是推動創新政治與創新產業的理想實驗基地。這樣的實驗基地,一旦被併入大都會區,便會流於世俗和官僚主義,無法創新。當然啦,創新政治和創新產業的萌芽乃至於開花結果,還是需要有一個有遠見、有創意的行政首長來擔任指揮官。
看來,北北基這三個臭皮匠,還真抵不過一個諸葛亮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