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料圈圍島嶼、覆蓋河流、包裹國會大廈的藝術家克里斯多‧耶拉瑟夫(Christo Javacheff,1935-2020)於昨(31)日過世,享年85歲。這是繼他的另一半珍妮-克勞德(Jeanne-Claude,1935-2009)辭世之後,一個包裹創意藝術的结束。
出生於保加利亞的克里斯多‧耶拉瑟夫,為了擺脫共產鐵幕對藝術創作的限制,他逃離家鄉,輾轉前往法國巴黎,以替人畫畫、洗車、洗盤子維生。因為一次為將軍夫人繪製肖像的機緣,克里斯多認識了將軍夫人的女兒珍妮-克勞德,並與當時才新婚不久的珍妮-克勞德墜入愛河。
克里斯多‧耶拉瑟夫與珍妮‧克勞德不僅結為夫妻,更成為創作上的緊密夥伴,他們最著名的藝術創作,是一系列的大型包捆作品。於是,為了成就藝術,他們花費大量金錢、人力、時間所完成的大型環境藝術作品,總能引發熱烈的討論和注目。
剛開始,克里斯多‧耶拉瑟夫嘗試包捆創作時,常在雕塑裡使用日常生活的物件,例如鞋子、電話、油漆罐等。打包的手法看似將物件遮蓋,但當細節被隱藏,這些物件的基本形體和特徵反而因此被突顯出來。
而後,克里斯多‧耶拉瑟夫與珍妮-克勞德,進一步將包捆的概念運用在更大規模的創作中。他們透過包捆樹木、建築、島嶼、河流、海岸線,促使觀者以不同的觀點和意識重新感知整個環境;即便後來作品已從環境中移除,但親眼見過作品的人們,仍然能在心中感受到當時的觸動。
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們耗時24年包裹德國柏林國會大廈。由於冷戰的時代氛圍,東西方關係一直是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的重要靈感來源。1971年,當他們開始策劃包裹一幢公共建築時,他們選擇了位於東西方勢力管轄交界的柏林國會大廈,作為創作的對象。
因為政治上的敏感性,使得《隱蔽的德國柏林國會大廈》(Wrapped Reichstag)的創作過程困難重重。克里斯多‧耶拉瑟夫與珍妮-克勞德的提案曾三度被官方否決,經過不斷的修改和遊說,德國國會終於在1995年通過了克里斯多夫婦的創作申請。
該件歷時24年的作品,展出時間雖然只有短短2週,但前往參觀的民眾多達500萬人次。為了完成這件創作,克里斯多夫婦的花費高達1300萬美元,但他們依舊秉持一貫的原則,拒絕任何形式的贊助,以保有創作上的自由。
克里斯多‧耶拉瑟夫曾說:「我們要用自己想要的顏色尺寸,在我們選擇的地點,做我們喜歡的作品。無論你去不去看,它都靜靜的在那裡,這就是自由的吶喊。」
然而,天忌英才,伴侶離世之後,克里斯多‧耶拉瑟夫選擇獨自完成大空包。
那是2009年的事,珍妮‧克勞德因病逝世,失去親密的伴侶,克里斯多‧耶拉瑟夫忍悲含痛,把注意力回歸創作,他一肩扛起兩人藝術旅程,獨自創作。例如,2013年展出的《大空氣包》(Big Air Package),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室內雕塑。
在德國一處閒置的儲氣槽內,高達90公尺、直徑超過50公尺的尼龍空氣包幾乎充斥了整個空間。當人們進入空氣包內,儲氣槽口射入的自然天光與60盞投射燈所產生的獨特光影效果,十分震撼人心。克里斯多‧耶拉瑟夫當時表示,這樣的體驗,有如在一座高90公尺的教堂內一樣。
言猶在耳,外電傳來克里斯多‧耶拉瑟夫謝世的消息,不震驚,85歲的老人,他夠辛苦了。也許,乘鶴西歸後,克里斯多‧耶拉瑟夫又可以和珍妮-克勞德一起,在遙遠的天際,繼續完成他們的創作夢想。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